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策划
本刊编辑部
专家支持
*鹤春((北京师范大学中华国学院谱学文化及家风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策划人小语
一句回家过年,牵动亿万中国人的心。家是我们出发的地方,不论我们奔向何方,都带着父母的言传身教,带着家的独特印记;家又是我们心灵的永久归宿,分享成长,治愈伤痕,我们一次次带着家所赋予的力量扬帆启航。
是的,新春佳节,除了全家团圆,更是家风建设的绝佳契机和生动载体。优良家风,为我们培根铸*,让我们离幸福更近。
为什么我们要在春节这个节点再次强调家风的建设和传承呢?其价值和意义何在?春节又是如何在家风建设和家风传承中发挥作用的呢?
春节是家风建设的绝佳契机和生动载体
在春节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进行家风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虽然现在人们对家风的理解和认知度已经很高,但对于如何建设良好家风,很多家庭还只停留在概念层面,缺少具体的方法。春节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承载着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对百年树人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无疑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
通过观察当下的家庭结构特点,你会发现,平日里家庭成员分散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是很难聚在一起的。而春节是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几代人团聚,一起吃饭、聊天、祭祖,所以,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家庭践行家风建设和传承的重要节点。
团圆——春节是家人增进情感、实现家庭文化统一的重要契机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员流动性增加,家庭越来越小型化,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逐渐被核心家庭所取代。所以,平时家人全都聚集一堂的机会并不多,家庭成员各忙各的,或分居异地,或常年不能见面,彼此之间的情感连接和交流亟待加强。
在春节这个举家团圆的时刻,我们终于可以减缓节奏,放下工作,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和家人在一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听老人讲讲过去的故事,既能够消除这份疏离感,增加亲密度,也能够借此机会弥补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缝隙。
家风是一种稳定的文化状态,贯穿到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是在家庭中长期耳濡目染习得和积淀而来,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日常生活各种大事小情的磨合而形成。而家庭成员长期分散各地的现实,使得家庭少了很多彼此影响、涵养家风的机会。
通过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一家人甚至是一个家族能够重新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对家庭文化进行重新整合与统一,才能够让家风保持活力,也能够让个人从中获得更多的力量和支持,未来走得更稳更远。
寻根——春节是寻根问祖、展望未来的重要节点
在很多地方,祭祖依旧是过年的重要仪式。通过祭祖这种严格且严肃的仪式,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更加系统且直观地看到:
我来自哪里。先祖是一个家庭的家风之源,也是一个人的根之所在。祖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家族是如何发展的,无不深刻地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通过祭祖,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进而获得更好的成长。
我去向何方。家风是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更是世代家庭成员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中国人讲究后人不能让家族或门楣蒙羞,其实就是要时刻牢记祖辈的教导,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当一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取得了一些成就,首先想到的就是终于可以告慰先祖了。通过祭祖,我们可以不断认识和强化对家风的认识,更好地对照和修正自己的行为。
心中要有敬畏。寻根问祖有很严格的仪式依规,无不体现着庄重与严肃,而这背后是后人对祖先的敬畏,更是对天地的敬畏。当内心有敬畏感时,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违反公序良俗的事,不做破坏生态平衡的事,形成善良、忠诚、仁爱、谦卑、廉洁、向上、乐观、孝慈等与主流价值文化相匹配的家庭文化。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其本质是一种道德约束。
当然,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祭祖的仪式,但不少家庭有用贡品供奉先祖的习惯。在祭拜时,我们也常常会跟祖先唠叨唠叨往事,汇报一下近况等等。
不管是以哪种方式寻根问祖,其背后的意义是相通的。
教育——春节是实施家庭教育、传承家庭文化的关键时刻
家风建设离不开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实施家庭教育最核心的手段就是父母和长辈的言传身教,在点滴生活中对孩子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教育。作为一个人际交往特别多的传统节日,春节为父母的言传身教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施场景。
拜年时,我们可以教育子女如何做到尊重他人。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好送上吉祥祝福。亲戚朋友聚会时,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家庭条件好坏的差别,而心生傲慢,或区别对待。
走亲访友时,我们可以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告诉孩子,亲朋好友间互送礼物,是情义的象征。不能攀比,更不能用礼品的价值去度量情义的轻重。
吃年夜饭时,以身作则践行勤俭节约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饭时吃多少做多少,不铺张浪费;吃饭前洗手消*,讲究卫生;吃饭时尊老爱幼,不以自己为中心;吃完饭收拾碗筷,热爱劳动。
我们还可以搞个家长年终总结会,通过对一年工作生活的总结、规划等让孩子提升自我反思和自我接纳等涉及三观塑造和修正的能力。父母可以说说自己这一年的收获和不足,让孩子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也可以讲讲家庭的分工和规划,让孩子看到权责一致和参与的重要性;等等。
具体到一个个家庭,又是如何利用春节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来树家风传家风的呢?我们采访了几个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听听他们怎么说。
春节的意义:从团圆到团结
口述|罗浩记录|玄圭
春节一定要回家过年,是我们家多年来不曾改变的习惯。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何处安家,每年春节,除了姐姐回婆家外,我们兄弟3个一定都会回山东德州陪父母一起过年。因为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虽然家境一般,但父母恩爱和睦,友爱邻里,我们兄妹4个从小到大就团结一心,成年后外出打工以及后来创业,都会互相帮衬。
早些年,老人在德州农村,我们兄弟几个就回农村过年。父母人缘极好,乐于助人,我们也会给周围邻居捎上一份年货。后来,我们在市里为父母买了房,再过年时就回城里的家,还会抽半天时间回趟农村老家,给父母的老邻居拜个年。“团圆不仅是一家人齐聚一堂,还应该跟亲戚、邻居一起分享这份快乐。”这是我当过民办老师的母亲说过的一句话。
我们家四兄妹,老少三代共16口人。姐姐回婆家过年,家里还有13口人一起过年(前两年因为新冠疫情,我出国留学的儿子回不来)。一家十几口人挤挤挨挨地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子前,说着各自的工作和所见所闻,不爱说话的父亲安静听着,母亲则不时给点建议,一年的疲惫和辛苦都会烟消云散。
大弟弟曾说,“团圆”的另一层意思是晚辈忙得“团团转”。所以,我们家年夜饭是晚辈们一起动手做。大年三十一大早,厨房里,两个弟弟、我爱人和两位弟媳5个人轮番上阵,切菜、炒菜、熬汤,忙得不亦乐乎;客厅里,父母穿上儿媳们买的新衣服,舒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跟儿孙们聊天。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的我(生病多年,身子较弱)被排除在厨房之外,任务是围着父母“团团转”,陪他们唠嗑。
孩子们领完红包也没闲着,他们见缝插针,帮大人找盛菜的器皿、洗水果、准备瓜子糖果、端菜上桌、放置碗筷、摆好桌椅。等到饭菜上桌,他们搀扶的搀扶,挪椅子的挪椅子,恭恭敬敬地将爷爷奶奶请上桌,也是忙得团团转。
待爷爷奶奶落座,我们大人再落座,最后,孩子们再一一坐下。爷爷奶奶将菜夹进碗,放进嘴后,其他人才敢动筷。无论是春节还是其他团聚的日子,第一口菜必须是最年长的人先吃。
年和年,儿子没回国过年。年夜饭后,他给我打来视频,我把镜头对准爷爷奶奶,他恭敬地拜年、祝福,镜头再次转向我和妻子,接着是两个叔叔、婶婶和表弟表妹,最后他还会单独给大姑发视频拜年……儿子说:“无论在哪里,一个都不能少,我不能回家,但必须‘云团圆’!”
除夕夜,我们围坐在父母周围,各自讲述一年里的收获、不足与迷茫。我的母亲很睿智,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知识分子。我们理解不了的事情、看不惯的人,经她一点拨都变得云淡风轻。而这也让我们觉得,比起父母健在、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其他什么都是浮云。
关于家庭,我觉得“团圆”是最美好也最重要的一个元素,但“团圆”不应只是春节、中秋节的专属词汇。我儿子在留学期间,每周六都会留出两小时“家庭时间”,跟家里所有人逐个儿视频聊天。平时,我们兄妹几个也会抽时间团聚。姐姐工作忙,没我们自由,为了能经常团聚,我们兄弟三个也在姐姐的同一个小区买了房。这样一来,即使她再忙,只要把德州的父母接过去,我们就能实现全家大团圆。
也正是由于我们家如此重视团圆,四兄妹只要有时间就会聚一聚,所以我们的兄妹情特别深厚,我们家也格外团结。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帮衬、一起努力。
我们兄妹四个都算事业小有所成,这与父母的教导与守望不无关系,也与我们几个这么多年来每年春节一定要团聚,平时团结一心分不开。“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这句话真是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上。
春节的力量:从祭祖到寻根
口述|孔令绍(孔子第76代后裔)记录|玄圭
在我的家庭中,有两件事几十年没有间断过。一个是每年两次对故去老人的祭拜,另一个则是已经沿袭多年的春节祭祖。小时候,一到腊月,我就天天盼着过年。等到自己做了父亲、爷爷,过年依然是我每年最期待并重视的一件大事,因为每当这时,我们家都会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祖仪式。曲阜是孔子故里,春节的祭祖仪式其实是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一定要做的事情。
“请老”(祭祖)是过年的第一部重头戏,必须由家中最年长、最有权威的人牵头。小时候,爷爷领着我们老少三代的代表做,现在则是我带着儿子、孙子们去做。我们先是到享殿后的孔子墓行大礼三跪九叩,再拜孔鲤、子思。拜完始祖三代,最后到明墓群东我们小家族的墓地。
过年就得祭祖,因为人不能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家过春节,不仅要祭祀祖先,还要祭天,让人知道要遵循自然规律,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这个道理。无论时代怎么发展,人类都不能违背自然科学规律。这是老祖宗孔子以人为本、知天命、畏天命、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祭祖是春节祭祀的重要仪式,多小的孩子都要参加,这么做是为了培养孩子“孝”的意识,懂得“孝”的真正内涵。这里的“孝”有四重含义:
一是怀念先祖,人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对过往生命的追思非常重要。通过祭祖,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多年前的孔子,懂得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去年,刚上初中的大孙子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生命来之不易,我们要孝敬父母,不忘祖先。”后来他告诉我,这是参加春节祭祖仪式后懂得的道理。
二是祖先不在了,但父母健在,我们可以把关爱的重心挪移到父母身上,才会让“孝”更生动具体。祭祖仪式结束后,我们按年龄、辈分先后给祖先行礼,接下来,儿子、儿媳、孙子们给我和老伴儿行礼,最后,两个孙子给他们的父母行礼。仪式结束后,长辈给晚辈发红包,然后欢聚一堂畅谈美好生活。
三是看到祖先、父母养育教导孩子的不容易,鞭策后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谓孝,也是对生命的延续、对家族的光大。在这一点上,我从未敢有丝毫懈怠。庆幸的是,不管是我的儿子还是孙辈,都非常争气。
四是推恩及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怀念祖先、敬仰父母,还要懂得感恩老师、同学和更多的人。所谓“忠孝两全”,一个真正孝顺的人,才会知道回馈社会,报效祖国。我的两个孙子,一个上初中,一个刚两岁半,他们爱好诗书,懂礼数,尊重师长,孝顺长辈,也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春节祭祖最核心的意义还有两个。一是仪式塑造的神圣感可以不断强化家族认同。二是会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明白一件事——我的祖先是孔子,他如此伟大,我们也一定要继承孔子家风,做一个有文化守规矩的人,千万不能做有愧于祖先和自己的事。我的儿子孔颖是独生子,在曲阜市*委工作近20年,一直勤勤恳恳,待人处事有口皆碑,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做了很多公益活动,很好地继承了孔子家风——有文化守规矩。
每次祭典都是一次内省的机会,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是否有违先祖教诲,以及,日后该如何从自身进行约束。从出生到现在,孔颖每年都和我一起参加春节祭祖和祭孔活动,我觉得这对他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春节的价值:从文化到教育
口述
林超然记录
周文平
在我的记忆里,春节不仅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更是感受教育与成长的特别时光。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好,接人待物的规矩也好,透过父母的言传身教,融入我和兄弟姐妹的血液中,更为我们教育下一代做出了示范,形成了我们家代代相传的朴实家风。
年夜饭上的爱幼论。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过年才能吃上一只鸡。父亲吃鸡头,母亲吃鸡爪,剩下的肉全分给我们姐弟,年年如此。后来生活富裕了,母亲也拿起了鸡腿。我很好奇:“原来,您也吃鸡腿啊!”母亲说:“鸡腿肉多,多好吃啊!”“那早些年您怎么不吃?”“鸡腿就两个,我吃了你们吃啥?”直到现在,母亲也习惯把好东西都留着,等儿女们回家后才吃。过年时,她更是会藏不少好东西,吃年夜饭时还会坚持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留给年幼的孩子。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什么都不缺,但我们知道这是父母的一片心意,心里暖暖的。
拜年归来的感恩论。父母总把最好的给我们,有了能力后,我们也想着给父母最好的。我和爱人为双方父母分别买了一套楼房,楼层低,面积大。而我家住在顶楼,面积还小。那天从姥姥家拜完年回来,女儿边气喘吁吁地爬楼边问我:“爸爸,为什么咱家的房楼层高面积还小,而奶奶和姥姥家楼层低面积还大呢?”我说:“咱们还年轻,住大房子的机会在后面,爬楼还可以锻炼身体。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年纪大了,房子大点可以在家里散步。”她懂事地点点头。
女儿真的听进去了。她会用零花钱给我和妻子买礼物,有时我们忘了自己的生日,她却记着。吃年夜饭时,母亲的爱幼论还会受到女儿的“挑战”。她会说:“奶奶,我吃什么都行,大家一起分享更香!”母亲笑得合不拢嘴。
走亲访友的礼节论。我们这儿过年有杀猪的习惯,谁家要是杀了猪,半村人都来吃。赶上我家杀猪,母亲总是让村里人先吃,等我们去时,肉都被吃光了。而别人家杀猪,我们去吃时,母亲却不让先动筷子,结果也吃不到多少。我很委屈:“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就可以先吃,而我们不能呢?”母亲说:“你们要懂礼节,在别人家吃饭不要先动筷子!”这让我想起平时家里有客人,母亲也是如此。她总是提前告诉我们:“好东西要先给客人吃,等客人吃完你们再吃。”
拜年的屯亲论。小时候,每年大年初一吃过早饭,父母便领着我们姐弟四个在村子里走一圈,告诉我们见到长辈要问“过年好”。母亲告诉我们:“这叫屯亲。”那时我还小,不懂屯亲是什么意思。长大后,我们兄妹几个每次回村,村里人都特别热情,围着我们嘘寒问暖。平时父母家有什么事,左邻右舍都会伸手帮一把。
新年穿新衣的勤俭论。虽然家里不富裕,但穿新衣戴新帽这个环节不能少。小时候临近新年,母亲就会买来布料,自己用缝纫机为我们缝制新衣。母亲说:“钱要用在刀刃上。”母亲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平日里,勤俭节约,量力而行;逢年过节,绝不铺张浪费。受我们影响,女儿也很节俭,常常能省下不少钱,而且全都用来感恩父母,给我们买礼物了。
春节里类似的言传身教小故事还有很多,不管是尊老爱幼还是勤俭节约,无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礼节论还是屯亲论,无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而不管是民族的根还是国家的*,其实都为一个个小家庭提供了文化的根基和教育的方向,让我们在家风建设和传承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从父母的孩子到成为孩子的父母,我越发意识到,家庭教育就在生活的点滴中,就在父母的言行中,尤其是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更是充满了家庭教育的小契机,而且有些事只有过年才会做,更让人印象深刻,终身受益。
本刊观点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独特家风,也都有不同的春节过法,但无论怎样,其核心都是一脉相承的:用心过年,用爱传家。唯有此,年味才会越过越浓郁,家风才会越传越久远,而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也才会更幸福。
责任编辑/贾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