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安比”为诸暨带来了难得的凉爽天气,但2字头的天气并不长久。随着台风的北上,高温天也正在“杀”回来的路上。
今天是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一段时间,所以防暑防旱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
诸暨的气温也是应景的上升至高温线附近。未来一周诸暨市以晴热高温为主,偶有午后雷阵雨天气出没,下周一受降水影响,最高气温才会略有下降。
24日(周二):多云,午后有阵雨或雷雨,25~35℃;
25日(周三):晴到多云,26~36℃;
26日(周四):晴到多云,26~36℃;
27日(周五):晴到多云,午后局部雷阵雨,26~36℃;
28日(周六):晴到多云,午后局部雷阵雨,26~36℃;
29日(周日):晴到多云,午后有阵雨或雷雨,25~34℃;
30日(周一):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25~32℃;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时值“三伏天”,诸暨也全面开启了“桑拿天”模式,持续的高温潮湿闷热天气使人们容易出现头晕、心慌、恶心等中暑症状。
室外作业人员,要注意防暑降温;而对于长时间依赖空调降温的朋友们,则容易患“空调病”,会出现头晕、发热、盗汗、身体发虚等症状。
大量吃冷饮更易中暑
别等渴了才喝水
提醒广大市民:“高温天气切忌大量吃冷饮,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突然降低会影响到身体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这样更容易中暑。”
症状
高温天气,如果感到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症状,很可能就是中暑了。
如何预防
预防中暑,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
此外,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应适当喝一些盐水。在饮食方面,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还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等。另外,出门要备好防晒用具,尽量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在烈日下行走。
如果必须此时外出,一定要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带上充足的水。可随身携带一些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等,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在空调房内不超过4小时
温差不要超过5℃
什么是“空调病”
夏季“空调病”易成高发态势。由于“空调病”许多临床症状与流感相似,故很多市民都将其误认为是流感。尽管‘空调病’的部分临床表现与流感相似,但它不是流感,而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综合征。
如何预防
建议广大市民,不要待在空调房内超过4小时,室温最好恒定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5℃,开机1-3小时最好关机一段时间,进行通风换气;离开空调房时,不要将房内温度调至过低,当再次返回室内时,要及时擦干身上的汗水,逐步调低室内温度,使身体慢慢适应室内低温。
“若长时间坐在办公室,应适当增添衣服,尤其是年轻女性,膝部最好用厚衣服或毛毯加以保护。”专家提醒:“路面司机也是比较容易出现‘空调病’的群体,建议不要把车内温度调得过低,车内外温差最好在10℃以内,一旦患上“空调病”,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藿香祛暑胶囊治疗,还可以喝一些绿豆汤、西瓜翠衣汤进行食疗。”
中暑急救八字诀
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垫高头部,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以利病人呼吸和快速散热。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敷:可用冷水或井水蘸湿毛巾敷于患者头部,或将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下或腹股沟等部位,以利快速降温。也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电扇或空调降温,加速散热。但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摩:将病人置于冷水中,按摩其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躯体迅速散热。
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泡在18℃左右的净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达到降温效果。
擦:同时用毛巾擦拭浸在冷水中的患者的四肢和躯体,把皮肤擦红,一般擦上15~30分钟就可以把患者的体温降到37~38℃。
补: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在进行必要的急救医院进行补液和药物治疗。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