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脚底艾灸只是用来祛寒灸对了健康一整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 http://m.39.net/disease/a_7736051.html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脚根。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明朝时期的药王孙思邈,就曾将其长寿秘诀留于后代,即每天揉搓按摩脚底的穴位,尤其是脚底涌泉穴。

脚底这是人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中医的角度讲,人体12条经脉中有6条通过足部,脚上的穴位占全身穴位的1/3之多,很多脏腑功能的变化都会反应在足部。脚为人体的精气之源,只有双腿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因此,说它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一点不为过。手、脚上都有很多经络通过,与大脑、心脏等密切相连。所以脚底艾灸效果好,作用大。但是我们也知道有的时候按摩并不能完全的刺激到脚底,那么怎么办呢?只好通过艾灸来刺激了。艾灸这是非常天然的保健方法,那么艾灸脚底的作用是什么呢?

艾灸是非常天然的保健方法

艾灸脚底的作用是什么呢?

温经通脉,行气活血,提高脚部免疫力。双脚既是三阳经的起点又是三阴经的止点,在双膝关节以下分布有一百多个穴位,温灸刺激足部穴位具有行气血,营阴阳,濡经脉,利关节的功效。足部温灸按摩治疗综合了温力、艾力、按摩和经络的多重作用,故而能提高脚部免疫力,缩短病程,取得较好的疗效。艾灸按摩足部反射区,其热量由皮肤辐射到皮下组织,使局部皮温升高,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提高血管壁通透性,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组织器官机能,甚至可以为每个细胞提供更多的养分和氧气。总之,能起到治病和养生保健的双重功效。

1、中医认为“脚为精气之根”,人体足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人体共有多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占人体穴位的十分之一。仅足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

2、现代医学证实,“人老脚先老”、“寒从脚下起”、“小看脚一双,头上增层霜”,这些俗语说明了脚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寿命有很大关系。

3、脚掌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紧相连,同时又密布众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脏”的美称。

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温度较低,且与上呼吸道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脚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等多种疾病。

艾灸脚上哪些重要穴位比较好?

1、涌泉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撅、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据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腑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2、大敦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大敦,属足厥阴肝经。大敦,即大树敦也,在此意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外输的温热水液,而本穴又为肝经之穴,时值为春,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后蒸升扩散,表现出春天气息的生发特性,如大树敦在春天生发新枝一般,故名大敦。

肝经由大敦穴沿着小腿,大腿内侧依次走到生殖器、肝脏、脑,肝经的经脉循环和肝的功能两方面。中医讲肝藏血,所以肝经上的大敦穴能治疗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经过多等。

3、太冲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

艾灸太冲穴可有效降压,可给心脏供血,对容易发怒、生气的人多按摩太冲穴有助于缓解情绪。配合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起消除肝脏郁结的作用。此外,在感冒初期艾灸太冲穴可以减轻感冒引起的双目流泪或干涩等不适。

4、行间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指、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指边缘。

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

5、太白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太,同大,为广大、宽阔之意;白,意晨晓东方泛白,太白星即为启明星。该穴是脾经要穴,善于升脾阳清气,令人有晨起头目清爽感,以物示意,故名太白。

太白穴,是脾经的输穴、原穴,五行属性为土,具有健脾升清、利湿止泻之功。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湿邪过盛容易使得脾主运化的功能失调,体内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导致腹泻、呕吐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土能生金,长夏属土,秋季属金,太白穴暗含脾土生金之意,故更适合用于夏秋交际,以清热祛湿、健运脾胃,起到保健防病的效果。

太白穴主管脾脏和脾经上的问题,经常艾灸能补充脾经经气的不足,另外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除了健脾之外,太白穴还可以解除身体疲乏,特别是脚上和腿上的疲乏。

6、昆仑穴

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昆仑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昆仑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本穴物质为膀胱经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寒湿,由于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外散之热作用,寒湿水气吸热后亦上行并充斥于天之天部,穴内的各个层次都有气血物存在,如广漠无艮之状,故名昆仑。

7、太溪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

我们先来看看太溪这个名字。“太”,是大、多的意思;“溪”,是溪水。合起来的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肌肤要好,水水嫩嫩的,自然离不开水的滋养。太溪就是身体里提供“水源”的重要穴位。

太溪是肾经的原穴。这一特点很值得说道。在人的五脏六腑中,肾属水,藏精水,如果肾功能不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肾虚),身体里的水不足以控制住火,心火旺盛,人就会出现诸如失眠、上火、口渴、便秘、皮肤干燥、面色晦暗等一系列问题,养颜便无从谈起。

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就好像是储藏肾气的仓库,人体肾气不足,从仓库里调拨就可以了。所以,美女养颜,不可不用太溪。另外,太溪也是补元气的大穴,常用太溪,人体元气充足,整个身体状态都会好。

8、里内庭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里内庭穴属于足阳明胃经,它不仅能清泻肠胃湿热,还能治疗牙痛、口臭、大便燥结等症。

正确的进行艾灸里内庭穴可以辅助治疗口臭、胃热上冲、腹胀满、小便出血、耳鸣,而且效果非常理想。

艾灸内庭穴位的功效:化积滞、清胃泻火、理气止痛、消肿止痛、理气和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