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克思和孔德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根本的分 [复制链接]

1#

哲学家孔德说:西方哲学经历长达二千年的无谓论辩,有争议的学说,没有任何一个得到最终证实。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孔德的哲学家思想。前面我们介绍了孔德实证哲学的四个内涵和一个目的,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的目的倾向于维持当时的社会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融合和统一,实现秩序和进步的双重目标。

孔德认为,自笛卡尔和培根开创了近代哲学以来,以及近代西方科学的蓬勃发展,实证精神逐步替代了过去的形而上学,但是实证精神还不够完善,具体体现在丰富性和普遍性两个方面。

一方面,伦理道德和社会理论还被排除在科学之外,这两个领域还是在过去的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控制之下,没有纳入实证哲学的范畴。因此,实证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把这些理论引向实证哲学,纳入实证哲学的研究范畴,丰富实证哲学的研究范畴。

另一方面,孔德认为,当前的自然科学还是倾向于从单一的逻辑视角去构建整个体系,而不是从人和社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换句话说,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还是没有落实到对人的实践意义上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现实并没有紧密联系起来。所以,实证哲学需要将科学思辨和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以达到有效的普遍性。

这是孔德提出“实证哲学”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让哲学体系把伦理道德和社会理论纳入到其中,二是让科学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孔德说,人类观念的系统化,只重视理论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回到现实中,对现实有指导性的作用和意义,促进社会的秩序和进步才是最终的目标,而只有实证哲学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目标。

过去的神学哲学和形而上学哲学构建了统一的精神秩序,但是精神秩序与社会伦理道德之间出现了混乱,而实现这种精神和现实的统一秩序,这是实证哲学的宗旨。他指出:人类社会有统一性,人性中的感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性中的才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因而理想社会应该是人人都有实证思想,企业家或科学家当主管,科学用来指导生活,没有战争,很有秩序的工业社会。

所以,在孔德看来,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就是完美社会最终的形态,但是这种倾向于维护现有社会体制的保守思想,后来遭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

在孔德的实证思想中,秩序和进步是两个核心关键词,他说:秩序是进步的前提,而进步是秩序的目标。就像动物力学中那样,平衡与前进,作为基础或者作为目标,彼此不可或缺。但在马克思看来,要获得实质上的进步,需要打破现有秩序,构建一个新的社会秩序。虽然孔德和马克思都推崇实证哲学,但是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解决方案是不一样。

孔德说,实证精神总是把目前状态视为先前整个演变的必然结果,从而始终高度重视对过去的合理评价,以便于考察当前的人类问题;孔德反对纯粹和彻底的批判倾向,因为那和健全的历史观是不相容的。

孔德提倡以实证的、科学的、历史的、整体的等方法去考察社会现象。马克思也提倡实证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说: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这里的独立的哲学就是指纯粹的形而上学。

但马克思在对待人类历史和整体的问题上,并不认同孔德的思想。他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维,对社会现状倾向于否定后重建,而不是维持和融合,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就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而只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所以,对资本主义的推翻和重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观点上,显然马克思和孔德是完全相反的。

另外,关于进步,孔德说,过去的神学和形而上学追求永恒不变的真理,这样的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维,根本没办法带来进步。古希腊学派本体论的争论,以不同的形式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中,基本上再度出现,而今天我们在心理学家或者观念学家中又出现了类似的东西。孔德说,经历长达二千年的无谓论辩,有争议的学说没有任何一个得到最终证实,不仅关于外物存在方面是如此,而且连近代的论据,乃至更古代的论据也都成了问题。

所以,孔德认为,这样纯粹形而上学的争论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而要获得实质上的社会进步,必须要有实证精神,让绝对的原则和客观事实之间尽可能建立准确的平衡。

孔德的意思是说,过去在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下,人们追求绝对的原则,而忽视了客观事实和社会现实,这两者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明显,而唯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结束这种危机,而要实现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建立一门,足以能恰当解释整个人类历史的社会学理论,这里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

并且孔德将社会学作为整个实证主义哲学体系的终点和目标。他把实证哲学体系分为六个学科,并且有先后次序,它们是: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而且社会学才是实证哲学唯一的目标。为什么孔德把“社会学”作为其实证哲学的唯一目标?我们下一期内容接着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