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深圳40年:为现代文明之城培根铸魂为先行示范区夯基立柱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和新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年份,深圳经济特区迎来了40岁生日。
“深圳的经验就是敢闯!”回望来路,40年来,深圳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摸着石头过河,奋力杀出一条血路。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闯关夺隘,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攻坚克难,与时俱进谋求创新驱动发展,引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40年来,深圳的文化建设以其超常的文化“加速度”,造就了宏大的文化“净增量”: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年被世界知识城市峰会授予“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称号;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连续4次获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连续5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每年在深圳举办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在文化领域取得的殊荣和成果无不令世人瞩目。
从文化立市到文化强市,深圳一路破冰前行
40年前,宝安县只有一台钢琴、一间剧院、一支宣传队。现在,深圳有7座超级书城、多家公共图书馆,在全国最早实现“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的目标,一年有16万场公益文艺活动在全市各地开展。
从年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到确定文化在发展战略全局中的突出位置,再到年树立文化强市目标、年发布并实施《深圳文化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深圳始终把文化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努力当好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寻找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使文化成为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自特区建立起,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体旅游发展,先后出台了促进文体旅游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文体旅游投入,推进了文体旅游事业和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助推文化旅游工作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一片“文化沙漠”上书写了文化奇迹,华丽转身为生机勃勃的“文化绿洲”。回顾40年的发展历程,深圳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的“深圳模式”。
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一直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示范先行,率先在全国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支柱性产业,明确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通过不断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深圳文化产业已走上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之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日益丰富。在“深圳制造”“深圳创意”“深圳设计”的加持下,深圳的文化产业稳步前行。
文化因改革而兴。40年来,深圳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在文艺院团改革、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推动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自年被列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以来,深圳文化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先后4次荣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此后10年,深圳文化改革创新不断突破。在这期间,深圳打造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文交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三大国家级平台,发展了“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
文体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基础阵地。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曾三度掀起文体设施建设高潮。20世纪80年代,在地方财政收入仅有2亿多元的时候,深圳就大手笔规划建设了深圳博物馆(老馆)、深圳图书馆(老馆)、深圳大剧院、体育馆、科技馆、电视台、新闻中心、深圳大学八大文化设施。年以来,深圳陆续开展第二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圳音乐厅、深圳图书馆新馆、深圳博物馆新馆、大运中心体育馆、深圳湾体育中心等重大文体设施陆续拔地而起。为补齐短板,年底,深圳出台《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掀起第三次文体设施集中建设高潮。此次重点规划建设的项目是包括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国深博物馆(暂名)、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在内的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预计年前后,这批具国际一流水准、能代表深圳城市形象的文化新地标将基本建成。
年,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下,深圳市文化馆牵头,联合各区文化馆成立了“深圳市文化馆联盟”。联盟以“共享文化资源、共建人才队伍、共创活动品牌、共抓文艺精品、共谋事业发展”为宗旨,以“共建共享、普惠发展;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多元共治、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设品牌活动、理论研究、培训辅导、艺术创作、数字化建设5个专业委员会,探索出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凭借精心服务、精准供给、精彩品牌,深圳市文化馆行业建设和服务形成“深圳特色”“深圳模式”“深圳标准”,为全国文化馆行业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过去40年,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窗口,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华丽蝶变。进入新世纪,深圳率全国之先,创办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这个获得UFI(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承担起加快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使命。同时,深圳致力于同全球各国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了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文化的对外辐射力,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重点推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友城、创意城市网络、世界文化名城之间的交流合作,举办“深圳国际文化周”等重点活动,积极参与世界城市文化论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文化建设步履铿锵,文化蓝图逐一实现
40年沧桑巨变,深圳经济特区从一个边陲农业县蝶变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各个行政区文化建设全面发力,文化蓝图逐一实现。
文化福田,城市文明典范的创新发展样本。年,福田区仅1个公共图书馆、3万册藏书。自启动“全国文化先进区”创建工作以来,福田区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基本建成了小而精、多而全、星罗棋布、遍布社区的“一公里文化圈”,年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荣誉称号。年11月,福田区获得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通过大力完善公共文化硬件设施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年10月,福田区正式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行政区。
深圳市南山区承历史之厚重、开文化之新篇,有承载着年岭南文明史的屋背岭商代遗址,有见证着深圳年城市史的南头古城,也有记录新中国40年改革开放史的蛇口。作为深港文化原点和改革开放先锋,南山区始终以坚定铿锵的步伐紧随特区脉搏,从深圳湾畔的边陲小镇一路高歌,迅速成长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中国百强区”第一名的同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做精做优文化事业,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城市发展带来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凝聚力、创新力。
深圳市宝安区是文脉源远流长的千年古邑、边陲重地,乘改革开放的东风,迅速崛起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城区。宝安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四季之声”音乐会、文化“百千万”工程、“明日之星”才艺大赛、“文化春雨行动”“十一月的某一天”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对标国际大力完善文体设施,建深圳宝安新桥影视产业小镇、宝港电影城、宝安中心区演艺中心等……宝安积极参与国际一流人文湾区建设,争当先行示范区排头兵。
13年岁月积淀,成就海洋文化之品牌陈酿,深圳市盐田区正全力打造海洋文化传播平台,全力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海洋文化已成为盐田闪亮的文化名片,区内文化地标盐田区图书馆有着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探索出“智慧+海洋”模式。垂直一体化管理的各个分馆、智慧书房,AI互动、人脸识别、虚拟办证、个性化导读等触手可及的智慧服务手段,正发挥着引领培育城市文化的核心引擎作用。从年开始连续举办13届的“海洋文化论坛”,已成为“深圳读书月”重点品牌活动。
位于深圳北部的光明区是年深圳设立的第一个功能新区,年正式建区。从边缘地带跃升为创新发展主战场,光明区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事业也实现跨越式发展。“寻找光明记忆”项目组走遍辖区每一个村落、社区,先后采访了余位口述者,累计收集本地文献、特色文献资料过万份,深度全面地溯源了独属光明的珍贵记忆。光明区正以“光明”之举加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光明”之笔记录光明故事,持续书写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的新时代华章。
年,龙岗区新增公共文化场地10万多平方米;建成31个图书馆分馆,全年接待读者万人次,开展读者活动场;文化馆总分馆共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场次,直接惠民万人次,初步建成“1+11++N”的总分馆体系;文化公益培训累计办班达1.3万课时,直接惠民16万人次;累计安排高雅艺术进基层活动近场次……龙岗区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成果出炉,辖区百姓深受鼓舞。龙岗区委、区政府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凝心聚力建设深圳东部文化高地,将高品质的文化活动送到市民家门口。
立改革开放源头,深圳市罗湖区文化馆绘文化惠民新篇。罗湖区文化馆作为深圳最早建立的区级文化馆,现为国家一级馆、广东省十佳文化馆,在深圳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文化馆精心培育的戏剧主题公益文化活动品牌09剧场《军哥剧说》,在年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年2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是深圳成功创建的首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铺就了特区群文事业基底。6年,罗湖区文化馆成立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年8月注册成立的罗湖区文化体育志愿者协会是国内第一家文体志愿者协会,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服务理念。罗湖区文化志愿者总队网上注册人数达人,文艺社团志愿者1万余人,合计1.9万余人。
深圳市龙华区位于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发展中轴。从客家山歌的余音袅袅到波澜壮阔的版画艺术,深圳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时尚文化等文化在此交融汇聚,形成五彩缤纷的现代文明。“闪亮龙华”成为深圳文化建设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这个由龙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于年创立的文艺品牌,通过文艺创作,以美术、书法、摄影、文学、歌曲等作品集中讴歌龙华区新时期的美好现实。
位于鹏城之东、成立3年多的深圳坪山区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深圳样本,正在文化创新发展的潮头中灿然蝶变。周末,图书馆有周国平等文化名家的讲座、美术馆有刘晓都细细解读国际艺术大展……每周都有高品质文化活动的坪山吸引着八方四邻。经过3年的飞速发展,坪山高标准建设文化强区,公共文化面貌日新月异。坪山文化智库、坪山文化聚落、坪山城市书房等文化图景瑰丽锦绣,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揭牌,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深圳第“10+1”区。如今,深汕合作区正举全区之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以世界眼光、世界标准,按照人文城市、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理念,打造具有国内标杆意义、全球一流水平的特别新城,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走过40年风雨,新时代再谱华章。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今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历史和时代再一次聚焦深圳。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深圳,再度鼓起奋进的风帆,在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征程上,抓住“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朝着第二个一百年奋斗。
(本版文字由甘利英整理)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