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德全说书美国史之培根起义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小偏方 https://m.39.net/disease/a_5419408.html

年,英国斯图加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登上王位。在共和时期不得不下台的前总督威廉.伯克利终于咸鱼翻身,重登弗吉尼亚总督宝座。

伯克利统治的政权基础是弗吉尼亚的大种植园主,这些弗吉尼亚的精英阶层垄断了议会参事和各级官员,制定各种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并且施行内部通婚,逐渐形成一个封闭的利益集团。

伯克利政权的统治产生了两种矛盾:

第一种是大种植园主和中小种植园主的矛盾,随着烟草价格的下降,中小种植园主利润越来越微薄。而在这种时候,总督威廉.伯克力图在弗吉尼亚实现“城市化”,并鼓励“文化”和“艺术”。为了总督大人的形象工程,政府提高了税收,搞得中小种植园主们更是雪上加霜。

第二种矛盾很大程度上源于第一种矛盾,大种植园主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和政治地位,将东部沿海的土地瓜分殆尽。小农们和后来者不得不向西发展,这就要求不断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而以伯克利为首的东部精英们希望和印第安人进行毛皮贸易,这是一种暴利行业,让人难以割舍,所以东部精英们主张和印第安人和睦相处,并保护印第安人的狩猎地。这就在东部和西部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也同时在无地渴求获得新的土地的雇工,和已经占有大量土地的富人们形成了矛盾。

是的你没听错,渴求杀光印第安人并占有他们土地的不是美国的大资产阶级,而是美国的穷人。

这是整个美国历史上和印第安人关系的一种典型错位,大多数富有阶层和印第安人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对待印第安人更加友善,而真正穷凶极恶的是恰恰是美国的穷人,为了摆脱东部已经被富人们分割殆尽的各种财富和机会的社会,他们不得不向西进发,需求新的土地、资源和机遇。

当时弗吉尼亚的矛盾,就是富人与穷人的矛盾,东部与边疆的矛盾,而东部的富人控制着政府,穷人和边疆人的不满不断积累。

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又有新的不稳定因素加入了进来,因为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的版图是不断随着斗争变迁的,几个新的部落从其他地方迁移过来,相对于过去已经被打怕了的弗吉尼亚原住民来说,这些新来者对白人并不太敬畏,这样边疆上的冲突逐渐升级。

在这样的舞台背景下,一个来自出身高贵的英国青年作为舞台上的主角闪亮登场了,这个人就是纳撒尼尔.培根。

他出生于富有的家庭,毕业与剑桥大学,能文能武,极有领袖气质。年(一说年)他带着妻子和英镑巨资于来到弗吉尼亚,据说是在英国惹了一些麻烦来弗吉尼亚避祸。因为他是弗吉尼亚总督伯克利妻子的表弟,所以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避祸,又可以寻找发展机遇。

个人有才,家里有钱,还有一个在当地掌权的姐夫“罩着”,按理说应该很容易混个风生水起。

但是非常不巧,虽然他很快就被伯克利提名进入参议院(好吧,那时叫参事会),但是在经济上他并不成功,因为他来的太晚了,东部的土地都被先来者瓜分殆尽,他只好去西部发展。

在这里白人和印第安人混杂相聚,为了土地问题互相仇杀,虽然他是富人,但是独特的地位让他和其他边疆白人一样,认为东部精英们制定的政策是对西部的歧视,他主张对印第安人进行战争,驱赶和杀戮印第安人。

当然也有著作认为培根和伯克利这对姐夫和小舅子之间,还有其他不得不说的故事,比如为了垄断毛皮贸易伯克利和他的小集团利用政府法令来限制自由贸易商进入,而后来者的培根认为自己也有资格参加这个暴利小集团,但是没被接纳。

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年份,烟草市场的不景气让弗吉尼亚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压抑。

在这种气氛中,殖民者和原住民(他们是北美的原住民,却不是弗吉尼亚的原住民,他们实际上也是入侵者)的谈判在夏天展开。但是谈判还没有开始,弗吉尼亚民兵就杀害了来谈判的五位印第安酋长,于是印第安人发动了大规模的袭击,多名边疆殖民者被杀,包括培根在内的很多边疆种植园主的受到严重损失。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没得继续谈了,但是伯克利为了保护自己一伙人的毛皮生意,断然拒绝了用兵的请愿,决心“重启和谈”(如果当时有诺贝尔和平奖的话,可以给他提名了)。

同时他准备修建一些边境堡垒进行防御,这些堡垒还可以用作保护贸易通道。为了这套防御计划,他需要扩大税收,并征用民兵防守。

这种不靠谱的政策当然不能让人满意,原本渴望夺取新的土地的无地者和少地者,和承受损失的边疆种植业主的愿望不仅没有得到满足,而且还要为伯克利的计划出钱出人。

失望、愤怒、继而是谣言四起,说这是东部富豪们的阴谋,他们要用征税的方式压垮西部的中小种植园主,好吞并他们的土地“把我们所有的烟草都抢到他们自己的手里。”

弗吉尼亚的精英们在一个适合民主制度的社会里,建立了一个寡头政府。

这种后果很快就显现出来,那就是政府的管控开始失灵了。

穷人们拒绝政府的命令,不断进行武装集会,政府却没有什么手段可以约束他们。

在这些集会中,培根成为了明星,他出身高贵,在一群穷人中显得鹤立鸡群。

他慷慨大方,能言善辩,而且他的主张驱逐印第安人和谴责社会的不公正,得到了热烈的拥戴,他被民众推举为首领,民众希望他能带领他们甩开政府单干。

培根显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他已经成为一个政府失灵的社会里最有权力的人,但是并不想和伯克利的东部精英集团彻底闹僵,他向伯克利表示尊重总督和参事会,并诉说对印第安人用兵的好处——对印第安人用兵可以缓解弗吉尼亚紧张的局势,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并请求得到正式的军事授权。

但是东部精英们已经从这种桀骜不驯的举动中嗅到了极其危险的苗头,坚决拒绝这样的提议,并称培根的军队是一帮卑贱无耻的穷鬼。

被拒绝的培根决心用暴力破局,一面和伯克利和参事会讨价还价,一面径直对印第安人发动进攻,所过之处无不残灭。

东部精英们慌了手脚,试图和培根进行妥协,但是培根的要的条件已经由于胜利而坐地起价,由于要求太高双方再度破裂,培根被剥夺了参事职位,并宣布培根和他的追随者为叛乱分子。

为了安抚弗吉尼亚的紧张局势,伯克利决心对社会上的中小种植园主作出一些让步,进行了一次扩大投票范围的下议院的改选,结果让他吃惊的是,被剥夺了参事会资格的“叛乱分子”培根意外的在新举行的下议院选举当选议员。

培根带着五十名的武装人员者前往殖民地政府所在地的詹姆斯敦参加会议,刚一进入詹姆斯敦,伯克利就下令逮捕培根,当然他没有能力抓住培根,而被追随者护卫着的培根也不打算“投案自首”。

紧跟着多人在詹姆斯敦举行了武装游行,声援培根。

和现代的游行示威不一样,弗吉尼亚殖民地没有警察也没有正规军,而每个男人手里都有枪,当看到这么多人都支持培根后,伯克利明白自己已经没戏了。

稍后培根和伯克利两人达成了戏剧性的和解:

培根向伯克利递交了一份悔过书,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伯克利满足对方的条件,恢复他参事席位并授予他军事指挥权。

实际上这是培根的胜利,他达成了自己的全部要求,而伯克利只是保全的自己的面子。

心满意足的培根带着自己的队伍离去,静观焦头烂额的伯克利应对新议会中的反对派。

在这次议会中,通过了一系列反对伯克利和他的统治集团的法律:

包括废除财产资格限制给予全体自由人(只包括男人)以选举权,废除参事会成员的免税权利,降低平民赋税,限制总督任命官员的权力,并通过了一系列的反印第安人法案,满足了以培根为首的边疆派的利益。

尽管培根并没有参加会议,但是这届议会中,培根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符号,因而被称为培根议会。

事情到此本来就应该是一个结局了,培根名利双收,大获全胜。

但是人的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动物(好吧,别太贬低人性,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是无法满足的,这是生物进化的规律,只是人类具备进一步扩大追求的能力),培根对自己的取得的胜利并没有满足,局势对他来说一片大好,为什么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决心追求更大的权力。

6月22日(一说23日),培根重返詹姆斯敦,这次他带来了压倒性的军事力量,有名全副武装的支持者。

他要求伯克利授予他佛吉尼亚民兵总司令的职位,而且拥有不受限制的指挥权,不用听从总督调遣,并且可以自由的征集自己的部队。

如果拥有这些权力的话,那么显然总督对于这个武装部队总司令就完全是个摆设了。

伯克利暴怒了,要求和培根进行决斗解决问题(一个土埋半截的七旬老头子和年轻人决斗,他真的是很有勇气),但是培根拒绝了(要是我也会拒绝,杀一个老头子不能满足自己目的,只能让自己丢脸而已),最后伯克利在压力下不得不同意,新当选的议会也拥护培根,通过法令肯定了培根的权力。

培根又一次胜利了,但是任何胜利都是有代价的。

物极必反,为了扩大支持者,他的部队里满是社会上最穷困的人,志得意满的胜利者在去边疆的路上,抢劫了伯克利的支持者的产业。

抢劫事件引起弗吉尼亚的有产者恐慌,培根由为民请命的英雄形象,变成暴民领袖。

总督伯克利获得了更广泛的支持,宣布培根所取得的权力是用武力威胁而来,因而是不合法的,并且再次宣布他为叛乱分子。

闻讯的培根再度向詹姆斯敦进军,并于7月30日发布了《人民宣言》,谴责了伯克利一伙的腐败政治和弗吉尼亚的贫富不公,称他们是“蛀虫”,全部有罪,并勒令他们立即投降。

总督伯克利一面组织富人们战斗,一面向英国本土求援。

但是远水救不得近火,9月19日培根攻陷詹姆斯敦,他手下的贫民们在这座首府里大肆掠夺。事件的高潮是乱兵劫掠中引起的一场火灾,这场大火把詹姆斯敦烧成一片白地,所以后来弗吉尼亚的首府转移到威廉斯堡。

而总督伯克利退到切萨比克湾的另一面,据险防守,等候英国正规军的支援。

詹姆斯敦的那场火之后,培根挥师东进,企图彻底解决伯克利,正在这个关键时候,他染上了赤痢暴亡在军中(这一点不意外,军营本身就是容易引起传染病的地方,而第一代移民普遍对当地疾病抵抗力不足)。

伯克利趁机反扑,陷入混乱培根军队被打散,不久之后英国援军到来,伯克利平定了弗吉尼亚,并对培根的支持者大肆报复,处死了很多人,引得英王查理二世的不满,说“哪个老笨蛋在哪个光秃秃的地方杀的人,比我为了我父亲的事(指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砍头)在英国杀的人都多。”罢免了伯克利的总督职务,在回到英国后不久,老头子伯克利也死掉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