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腹痛案 [复制链接]

1#

*某,女,30岁,朋友妻。

前段时间到朋友家玩儿,聊天时才知道朋友夫人某腹痛不定时发作两年多了,痛时自感胀痛或者绞痛,最开始担心不已,怕有严重的疾病,四处检查,除了“浅表性胃炎”外,未发现他病,紧张畏病情绪缓和不少,疼痛相应有所缓解,但是终不能完全终止,疼痛发作没有明显的规律可言,与饮食、经期没有明显相关,也请中医治疗,多从疏肝健脾论治,久治不愈,颇感苦恼。刻下症见:胃纳一般,口不干不苦,不思饮,不泛酸,不呃逆,腹痛时时,多发生于下午或者夜间,痛时喜按,或蜷卧及用暖水袋热捂可得减轻,大小便可。望其面瘦体弱,面白细腻,貌美,说话声音娟秀,感觉像个林妹妹。舌淡苔白,脉沉弦细微弱。给予桂枝加芍药汤加昧:

桂枝10g,白芍20g,炙草10,生姜10,红枣20g。

7剂,颗粒剂,每日一剂,一日三次。

二诊:疼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续七剂服用。

后朋友来电说二诊服药后,腹痛再未发作,精神转佳,食欲渐好。至今未再复发。

按:桂枝加芍药汤见于《伤寒论》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此方即桂枝汤加倍芍药三两而成,同时也可看做小建中汤去饴糖而成。桂枝汤“外证得之,调和营卫以解表;内证得之,调阴阳以和里”。芍药入药首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山谷及丘陵。”其深入阴分,既补络虚,又调气血,可解虚寒性痛经之腹中挛急。诚如柯韵伯云:“桂枝加芍药,小试建中之剂。”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去掉怡糖,增强了通阳行滞的功效,倍芍药量于桂枝,故强于和里缓急止痛。方中以桂枝辛温通阳,且能温肝疏肝;芍药敛阴和营,缓柔止痛,又能柔肝养肝,与桂枝共成调肝益脾之用,芍药与甘草相伍,酸甘益阴又活血和络.炙甘草合姜枣,益气补脾和胃;故本方通阳益阴、柔肝益脾、和里缓急、活血止痛。

傅元谋指出此方:“桂枝辛温助阳,量虽少于白芍,但为君药,因白芍需其助阳运化,恢复气机正常升降才可使脾气降而祛除肠道腐秽。”此方可用于治疗脾阳虚证,临床多见大便量少难解、干结不甚,伴腹痛时作、喜温喜按、食不下、恶心、呕吐、腹胀不舒之症,其面色少华或肢端皮肤粗糙,舌淡红、苔白腻,脉象细、微沉紧,结合病史知其人多为脾胃素虚,或久居寒湿之地。他同时指出“治疗阳明中寒证”,并引用《伤寒论·阳明病脉证并治》篇第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指出中焦虚寒,可以影响三焦气化功能,致水液不能正常输布,故可见小便不利。脾主四肢,脾阳不足,阳不摄阴,则手足汗出不断,与阳明腑实证燥热内盛,逼迫津液外出的手足汗出不同,此处为冷湿之汗。傅老取其意,在桂枝加芍药汤基础上加入温中散寒药,如制附片、炮姜。更有效地温助中阳,颇能别开生面。

冉雪峰老指出“桂枝、四逆是太阴病正面、太阴常法。……桂枝加芍药、桂枝加大*是太阴反面、太阴变法。总之,不离太阴为近是,各家见有桂枝,即扯向太阳,经论旨意毫未领略。”强调了芍药为血分药,其用量倍于桂枝,它的敛阴功效则制约了桂枝的辛温解表作用。此处的桂枝是起入经脉通行阳气,配芍药调和太阴气血阴阳的作用,我个人觉得确有见地。

*煌强调桂枝汤适用“白瘦体质,皮肤白皙而细腻湿润;腹壁薄,腹直肌紧张。舌淡红或黯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或干腻,脉虚缓。”娄绍昆提倡“肤色白净消瘦的腺病质的腹痛患者,若寒热病性模糊的,就用桂枝加芍药汤。”此例病人确实第一眼就让人想起林妹妹,娇柔弱怜,体瘦怕风,与*煌老师强调的桂枝体质十分符合,用方后果然疗效理想。

芍药

周六周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