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年9月初,胡适和其余六十九名第二批庚款留美生到达新大陆的美国,按预先选报的志愿,他被分配在美国东部组约州绮色佳城的(haca)康乃尔大学(CornellU)农学院。康乃尔大学有九个学院、它的农学院与纽约州共办,也称组约州立农学院。胡适选报农科是妥协的结果,在他考中留美官费生时,他的二哥一一几乎就是他的家长一特地从东北赶到上海为他送行。出于实业救国,重振家声的考虑,二哥要他选学铁路工程或矿治工程,不要学文学、哲学、历史,也不要学做官的*治与法律。
踏上异国一一现代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沐浴
他认为这些文科没有实用价值尤其是身处乱世,于己于国均无益处。胡适明确表示他不喜欢铁路与矿治,于是胡适进了康乃尔大学的农学院开始了他长达七年的留美生活。等胡适在色佳的大学校合里安顿下来,转瞬即是中国传的九月初九重阳节了。独在三万里外异乡为客子,不满十九周岁的青年胡不免升起一续强烈的思乡之情,他写下了一首重洋的那边,故园纵然可爱,可念,“鲈脍前羹”也只是括来典故而已,胡适何尝不知此刻自己已是有家难归,唯一的出路便是发读书有成,丁令归来日,高堂健旺如旧,重见故里桑麻。满眼异国秋深景象,胡适免不了萌生了一种孤独感,寒林霜意的感性效应太强烈了。
其实,“*花茱酒”何须寻觅?新大陆的主人们正在设计与实践一套令异国学子们感到宾至如归的情感工程,对美国人、美国文化、美国生活方式的防卫意识渐渐消褪,心理距离渐渐缩小,本世纪初美国的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已经在胡通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种子。
胡适一到美国便开始了贪婪而广泛的求知生活,传统中国读书少年的旺盛精力知识欲和上海六年求学的特殊经历引起的人生观念上的早熟,又使胡适开始便意识到自己异邦求学对社会对家庭的历史使命,意识到个人自觉奋斗的必要性与艰巨性。当然这一点又恰恰与他独特的读书习惯、怀疑倾向和潜意识中的深刻的历史感相结合。
▲胡适我们随便翻一翻他的最初的留学记,便可以看出他的学习内容是相当丰富而驳杂的,这正是胡适的求博的特色。他读左传,读《荷子》,读柏拉图、读培根,读司各脱、大仲马、狄更斯和代国的小说,读莎士比亚的剧本《罗米欧与朱丽叶》、马克白斯)、李耳王)、享利四世),读古诗十九首,读谢灵运、杜甫、王安石,读弥尔顿、济慈、歌德、海涅、华滋华斯。他研读拉丁文、法文、德文,看德文、法文的文学作品,他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读世界艺术史。他一面认真写植物、生物、土、气象的读书报告,一面作中国虚解),悬临鲁公、元次山大唐中兴他翻译农业科学小品文章,撰《康乃尔君传》、《本校发达史》。
还要应付这样那样的考试,又要参加学院例行的“农民周的接待讲解的任务康乃尔大学校园与绮色佳城区现代生活是丰富健康而令人激奋的,这切对于胡适都十分新鲜。求知欲、好奇心,觇国采风者的天职与参与意识大大开阔了年轻胡适的眼界,大大加了他的社交生活与课余爱好内容。比如胡适从小过于斯文不爱体育活动,在康乃尔大学却成了体育竞技比赛的热心观看者,他同美国大学生、老教授一样,在看台上激动地为足球赛呼喊、跳跃,与运动场的紧张气氛融为一体。他甚至首次参加了校运动会的百米赛跑,如他从小不谙音乐、舞蹈,也从没有兴趣于艺术表演,但在绮色佳仲夏夜的公园里,他生平第一次欣赏了二十对男女起舞。他还第一次“以英文稿卖文”,在一份叫观点的报纸上发表他的中国女子参*权的文章大要,得稿费五元美金。
当然在浓重基督教生活圈内,胡适也第一次走进了教堂观光,看度诚的教徒做礼拜,也同美国的基督徒一同欢度热闹而快乐的圣诞节,并写下过一首叫那穌日的长诗。周围的世界从陌生变为熟悉,周围的美国人与美国文化从隔阂变为融治,甚至慢地变为他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融化入他的血液中,沉潜于他的意识里。胡适的精神世界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旧蜕渐渐脱离,新的观念形态与理解方式铸建的文化肌体日益丰满。基督教文明正在一步步充盈笼罩胡适的精神世界,在基督教上流家庭的温情招待与精神感召下,他少年时代形成的无神论的哲学硬度开始软化,趋近瓦解崩裂。
▲胡适绮色佳城区有各种不同的教会,胡适最为接近的便是“教友会”。这个“教友会”又称“贵格会”或“匮克会”。原因有三,一是他读了法国启蒙大师伏尔泰的有关英国教友会派的通信,深受感染,兴趣很浓,二是康大一名叫康福(W.W.Comfort)的法文教授是“教友会”的教友,康福与胡适友谊甚笃,他的家庭生活正是典型的极其美好的美国教友会的家庭生活。他后来出任费城教友会”主办的海勿浮学院(HaverfordCollege)的校长,胡适曾将小儿子思杜送到这个学院学习。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教友会”的信徒最为崇奉耶稣不争与不抵抗的教导。这一点正是胡适从哲学立场上最为欣赏也最易拍合的。不过胡适的不争主义的信条如“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忧”等则是从中国的老子那里学来的。
胡适与”“教友会”的关系最亲近,朋友也最多。他自己也时常去“教友会”集会中作讲演。不过胡适对其他宗教派别也抱相当浓厚的兴趣。他对犹太教的英雄贤圣也极为敬候,他阅读日约全书),深为犹太人勇敢坚、排除万难的精神魄力所感动。最有意思的是他还对当时几平被大多数美国人误解的“木尔门教”(摩门教)专门作过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尽管这样,胡适对基督教的欣赏、赞赏与接近基本上仍还是站在旁观的立场,向往仰之心偶尔有之、但理智上的慎思,意志上的自胜,尤其是历久有年的神论思想基础使胡适仍旧处在冷静的观察研究的层次上。终于有一次,胡适抵抗不住宗教力量的诱惑,毋宁说是被极其精致完美而又惊心动魄的人类之爱的巨潮冲倒,他差一点儿成了个基督教徒,留下了一份青年时代情绪经验最可费的记录。
▲胡适倾倒向基督爱人的感化力之怀抱
年夏天,胡适应邀参加一个在费城郊区李可诺松林举行的“中国基督教学生会”的期集会6月13日一19日,会址在海拔二千英尺、风景清幽的高山松林中。这个集会安排了各项宗教色彩浓郁的活动,并虔诚地宣传基督的教义,以期感化许多尚未入教的青年学生。胡适此时刚为失去好友程乐亭陷入深深的愁苦之中,忽而来到这个人间胜境山高林密,暑期寒凉如深秋,早晚有拥炉者,终日聆听上帝基督仁爱救人的妙论,悲怀乃稍稍苏解。连日环绕人类“爱心”活动紧凑,胡适感受益甚,突然不自觉地倾倒向基督爱人的感化力之怀抱。他在夏令营当时胡适自认为这一阶差一点儿变成耶教信徒的“过渡”是他“个人历史的好材料”,笔者当然也应叙述一通。
胡适虽没有进入基督教,但他同基督教中人物却始终保持很深的友谊,思想倾向上也沾染有较浓厚的基督教精神情绪。不过胡适一贯的对宗教包括基督教的理性批判态度却始终未改变,就在年2月初,他在绮色佳第一浸礼会教堂的演讲《理想的传教士》中,就不客气地批评传教士“总带有做慢的保护者的高人一等的神态”,又指出他们虽有”教化化外之民的根深蒂固的观点”,但他们自有时是知识不多的,“必须承认他们有许多东西要学”。年3月他在绮色佳的长老会教堂又批评“传教士根据他们赢得的皈依者的人数获得报酬”,这在观念上便是错误的。
▲胡适他甚至对基督教教派的繁多、教义的分歧也提出尖锐的批评:“在各种教派中有这样纷繁的分歧,几乎不可能让我们相信,一个共同信仰的追随者们竟然在教义和实践上表现出如此多样甚至相反的观点。”理想的传教士不过,胡适对基督教各教派共同信仰的圣经则表示了最大的敬意。更有意思的是他从欣赏《圣经》的人物故事发展为留心收集圣经的各种中文特别是各种地方方言版本。尽管他的这种收集本意在于对中国方言的留心,但收集圣经)本身又不能不说是与他当年与基督教的一段缘有关。后来在“中国圣经学会”为庆祝该会成立五十周年而举办的“中国圣经版本展览会”中,胡适的收藏品竟位居第二,仅略少于该会本身的收藏。
胡适留美初期所感受到的美国时代精神与家庭生活的影响中,基督教文明占了很大的比重,这种影响使一个传统的旧式中国读书少年的精神世界发生了一系列急剧而巨大的转变。两种文明昂然向上生机勃勃的现代资本主义精神文明与腐朽没落僵硬后的封建旧文明一一的强烈比较在更广度深度的认识形态和观念层次上给青年胡适的思想发展刻上了终其身无法抹去的印象。大凡一个人在精神世界急遽发育膨胀的青年时期接受的文明力量的震撼与征服,往往会影响他一生的价值观念、意与行规范。
胡适后来之所以会终身服美国精神文化,从*制法律、社会伦理到文化学术、哲学态度、生活方式,不识形态。能不说与他青年时期在当时的美国一一本世纪初代表资本主义世界精神文明最佳形态的国度接受了七年的现代教育分不开、而胡适的人文思想与学术精神也正是在那个时期具备了维形。同时胡适又是个热爱祖国、眷恋故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陶的青年。尽管他在理智上对美国的科学工艺、文化形态及其背后的精神文明崇仰饮慕,对美国社会的基督教温情与意识形态理性力量沉迷很深,但华夏血统与中华文明的巨大内在潜力却使他不时要回头对自己的祖国命运前途作出深沉的思考,表示切的关心。
▲胡适他深深明白他背井离乡,远涉重洋来美国求学,目的便在学得一手医救祖国的本领,所谓“西乞医国术”,即使积弱窳败的祖国重新振奋起来,毫无羞愧地自立于世界各文明民族之林。他没有忘记就在他上船扬波来美的途中、到达日本的横滨,看见岸上的日本人疯狂的发“号外”,到处挂满了国旗,成千上万的人在狂欢庆祝朝鲜从此并入日本。那天正是朝鲜正式亡国的日子。他到美国后,便一直担忧祖国会不会亡,自已会不会当亡国奴。他在年3月24日的日记中记有一节言词何等悲凉,优何等激切!另一则日记4月23日又说及,有一个菲律宾的留学生演说时,宣言菲律宾宜独立当时菲律宾为美国殖民地,但是许多美国人都“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吾美令菲人自主,则日本将为己有矣”。
胡适听了,“鼻酸不能答”,他发感曰:“鸣呼!亡国人宁有言论之时哉!如其欲图存也,唯有力行而已耳。”看到美国的富强,看到日本的霸道,看到“亡国人”的修相,胡适不由不联想到自己祖国的屏弱和阽危,以至“鼻酸不能答”,暗立“力行图存”之志。胡适留学之初,怀念故园、思念祖国的言词随处可见,中国的传统节日,如“辛亥正月十五”那天,他不能不遥思祖国元育灯市之热闹欢乐,神往之余失良久。三月开春,他又不免“回首故国新柳纤桃之”,“益念吾祖国不已”。(年3月16日日记)五月孟夏时节,绮色佳正值暮春,风光旖,景象迷人。胡适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故园,他当时做的一首叫《孟夏的五言诗中,吐露了向往祖国的热切心志:诗前半先历述了美国的暮春风光佳丽,美女飘蹀,转笔便道“人言此地好,景物佳无伦。
▲胡适信美非吾土,我思王仲宣”。又叹道:“还顾念旧乡,桑麻遍郊原。桃李想已谢,杂花满篱樊。旧燕早归来,喃喃语清晨。念兹亦何为?令我心烦冤。安得双仙凫,飞飞返故园。”他留美之初期曾经写了许多怀恋故园的诗词,编成了一册《天半集》寄托了对祖国深切沉挚的爱。怀念故国与怀念亲人当然又是合一的,他曾在给他二哥的一封信中写下这么几句话:“羁人游子,百不称意时,当念莽莽天涯中还有一个家在。”他说,他写到这里时“不禁凄然欲绝者久之”。他的家与他的祖国一样当时正处于风雨飘摇、危如累卵之中。
家国阽危之救治包括个人前途之依托,回转身来还只在“力行图存”四个字上。“行”固然落实在自己励精奋发之中,但“图存”仅仅图一个“*龙旗”不倒吗?国家的富强、精神的文明人的自由、科学文化的光新,“榜样”已经清晰可见。美国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国度,虽在感情意识上与胡适尚有很大的心理距离,但她以她崇高的理性品格与纯粹的精神美感染、摇撼着青年胡适的心灵,调合、铸建着他的精神结构与思维形态,胡适不仅在理性选择上受到美国的文化力量的启示与感,他在感情内核上也开始一步步为美国的精神魅力所浸润、所渗,并渐渐与美国式资本主义精神文明融为一体。
▲胡适结语
美国现代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美在此时的胡适心头恰似眼前全景式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气象雄极”,而国学传统上的“一条界破”(人诗“一条界破青山色”)显然已经无法可与比拟,故审美意义上的一种“寒酸可嗤”之感油然而生。经过这一番“水触石,喷沫皆成云雾”的感染浸润,“仰观飞”,心潮涌动,胡适与美国式的现代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终于发生了最初的炽热爱情,这一层爱情逐渐生发的感性的亲和力和理性上的倾倒实际上支配了胡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