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团元
(约字,浏览约需5分钟)“名人”骂人吗?回答这句话,恐怕只有反诘:“名人不骂人吗?”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就记载过项羽的亚父范增骂人。那是范增吩咐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但项羽没有听从。老头子气急败坏地骂道:“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段话中的“竖子”,就是骂项羽“小子”或“小杂种”!
《三国演义》中,关羽骂人不脸红。最为经典的,是曹*像蝗虫一样要吃掉东吴时,孙权派诸葛瑾去和镇守荆州的关羽联盟。为表诚意,还请诸葛瑾代他“联姻”:请关羽将爱女嫁给自己的儿子。面对女儿有可能成为东吴将来的“皇后”,刚愎自用的关羽却大怒:“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若非诸葛瑾是诸葛亮的亲哥,关羽几乎连“狗腿子”也要打折!
关羽《三国演义》中,还有狂生祢衡只因没有受到曹操的隆重招待,他就当作群臣的面,赤身裸体一边击鼓,一边点着曹阿瞒大骂:“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当然,骂人的祢衡如同项羽、关羽一样,甚至像范增老头子一样,都非寿终正寝。
真正的“文人”骂人,可不像“半吊子”祢衡。骂人不见脏字,那才叫水平。苏轼屡屡遭贬,他鄙视胸无点墨的京官,有首诗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将公卿比儿子,用意不言自明。郑板桥目睹官场污浊,弃官后以“茶壶诗”,咒骂高官:“口小腹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怎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古人对于*治和学术之争,纵有仇恨,笔墨交往也文质彬彬。被列宁称作“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主持朝廷改革时,侵犯了贵族阶层的利益,同僚司马光尤其反对。王安石特此写作《答司马谏议书》,此信堪称驳论典范,但行文不见刀枪剑戟,结尾尤其温馨:“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意思是“可惜没有时机见面,我衷心怀念和仰慕您。”
王安石时代的潮流奔腾到现在,沉淀了精华,也泛起浪渣。中国的文人,莫不以出身北京大学者为最。原北大校长胡适曾说:北京大学的校史,应当从西汉的“太学”算起!那么,至今已有多年,全世界无校能够望其项背。可想而知,北大培养的学生,堪称“万绿丛中一点红”!然而现今看来,也不过尔尔,因为一个自称“王诚”的北京大学哲学博士,“骂人”不像博士。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不妨插叙胡适。当年,26岁的洋博士胡适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力倡“文学改良”,但遭到反对白话文的章士钊大骂。有一次,章士钊见到谦谦君子胡适,却作“白话诗”赠送:“你姓胡来我姓章,你讲什么新文学,我开口还是我的老腔……我写白话歪词送把你,总算是俺老章投了降。”只写白话诗的胡适,反用七绝相赠:“但开风气不为师,共生此言吾最喜。同是曾开风气人,愿常相亲不相鄙。”
胡适胡适尊敬年长却非博士的章士钊。回头再说王诚,他丝毫没有祖师爷胡适的万分之一学养。众所周知,武汉封城,65岁的作家方方作为本土人士,写作“封城日记”,在受到大众欢迎的同时,也受到一些非议,这本极为正常。然而,王诚评方方的封城日记,没有据理讲理,以文化文,以文服人。王诚诅咒方方,却没有骂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的水平。
所谓“博士”水平,应是“绅士”风度。王诚既没写诗,也不讲文明。以《方方,请参与武汉市民联署,证明你不是一条美狗》为例。方方这把年纪,武汉人“太婆”。但标题就如无赖般骂人。胡适于年出版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他说自己的白话诗,有许多旧诗的痕迹,自称是“解放脚”。王诚的文章,即便没有大文化,也该有“解放脚”吧?全没有!
方王诚近字的文章,没有老庄、荀况、王充、张载、朱熹等中国哲学家及其高论,也没有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培根、罗素、笛卡尔、康德等人的逻辑,只有“狼外婆”、“老年痴呆症”、“美国的走狗”、“落水狗”等等咒骂,还有全无文人怜悯、幸灾乐祸的“趁着美国爆发新冠疫情的危机……趁他病,要他命”;更为轻狂的,是直接向方方炫耀:“好像你一个武大的文学学士,比北大的博士水平高明”?“你以后是不是也该叫我一声‘王老师’啊”?
真是不可想象,北京大学会有一个如此咒骂年逾花甲老人的“哲学博士”!他对比武人、狂生,不如关羽、祢衡;PK文人学士,距苏轼、板桥万分。或许,他本来就是个市井之徒假冒。故此,特将唐代老实人杜甫的一首诗送他,不知他是否懂得此诗是骂劣、还是赞优:“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团元原创作品——*团元,湖北省直管市唯一新闻正高级职称获得者。发表各类作品约万字,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瞭望》和《博览群书》等报刊。其《“天灾不由人”与“抗灾不由天”》等文,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教辅、高考习题及试卷。公开出版《说黑道白》、《民族瑰宝马寅初》、《胡适的谦和雅量》、《梁启超之路》、《文人有行》、《诸葛亮用兵》和《刘邦用人》等多部长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