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史学习教育要求和学校*委安排部署,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结合学校“互联互通工程”和“七个一行动计划”,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立足思*课堂主阵地,创造性地开展*史学习教育。自3月份以来,通过建设*史书坊、开办*史研读班打造全新的线上线下*史学习平台,开展*史征文(短视频)大赛、讲述家乡红色故事、我来讲*课、为全体专业老师上*史课等系列活动,“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史学习教育,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打造马院教师全体动员、全员参与,使*史教育融入课堂、走进生活、镶入头脑、见诸行动的育人模式。
推动*史教育进课堂,筑牢育人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守育人初心,通过精心打造*史学习教育“金课”,在思*课中融入*史教育内容,强化思*课育人主阵地、主渠道、主引擎功能。3月份,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策》三门课程,拟定教学方案,在授课环节有效融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史教育。4月初,相关教研室又分别召开集体备课会,就进一步细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教学方法等展开热烈讨论,形成共识,即在理论讲授过程中适当增加*史教育内容,突出*史案例教学阐释功能和作用的发挥,重视在大学生中传承红色基因和爱*爱国情怀,赓续精神血脉;动员学生讲*史故事、心得或进行艺术创作展演,深化*史知识学习,增强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实现*史学习与思*课的有效衔接。
建设“*史书坊”,打造实践育人新平台。为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通过向全校师生征募、图书馆调拨等多种形式,征募*史专题藏书0余册(后续仍在增加中),涵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选集(文选)、中国共产*历史(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的历史人物传记(日记、书信、回忆录等)、*史研究学术系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献、地方*史及其他等8个系列,初步搭建起集*史文献收藏、展览展示、*史研读、红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学习教育创新平台和聚集地,可为全校师生开展*史学习教育提供集中、系统的专门资源库,汲取营养和智慧的“储备库”和锤炼*性的“加油站”。
开办*史研读班,锻塑思*育人金品牌。为创新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全校学生举办*史学习专题研读班,第一期共有10个班人参加。研读班依托*史书坊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听(讲)一次*史讲座、读一本*史书、参观一次红色基地、看一部红色电影、讲一个*史故事等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使青年学生深度参与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通过研读学习,在青年学生中间形成学习*史的示范引领效应,切实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落到实处。
举办征文、讲故事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教育氛围。为利用课外时间,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史学习教育氛围,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校*委宣传部和学校团委开展“学*史、跟*走”主题征文(短视频)和讲述家乡红色故事比赛,发动全校师生基于课外走访调查,撰写文章、制作短视频并现场讲述红色故事,形成争先恐后的学习局面。通过讲好身边的*史故事,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发掘家乡故土及工作生活地方的历史印迹和激动人心的感人故事,用讲好身边*史故事的切身体验,增进对*和人民的感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实施*史授课计划,强化协同育人效果。深入落实“互联互通育人工程”和“七个一行动计划”,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19位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为21个二级学院专业课任课教师上*史课,提高教师*史素养,强化思*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效果,不断丰富学校“大思*”格局内涵建设,培根铸*、启智润心。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桂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