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一道题讲了好几遍,但稍微变动下换个条件,他又不会了,爹妈只能再次试图靠吼来解决……
这其实是娃类推思维比较弱,逻辑推理不够灵活的表现,你吼也没用啊。他们并不是故意跟你对着干,或者没有用心在学。可以逻辑思维差的孩子好惨,挨骂都比别人多。
类推思维又叫类比推理,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一个复杂问题时,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不是一头扎进去,用演绎推理或者归纳推理去规划从0-1的解决方案,而是先检索我们的记忆中,有没有哪些事物是与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一致的。
这种思路转换,将极大提升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效率,这个思维就是类比思维。
简单地说,它是根据两个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由此推出两个对象在另一个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
著名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澍指出:“类比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著名哲学家康德指出:“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在恩格斯看来,类比就是用一个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释说明另一个研究领域的事物或事件的思维形式。
01
由于类比思维具有从一个特殊领域的知识过渡到另一个特殊领域的知识的优越性,所以类比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联想、启发、假设、解释和模拟等多种功能,对于创意主体的灵感和直觉思维的产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认知科学家侯世达发现,过去三个世纪中,几乎所有重大发现,其中心都有一个关键的、起决定性作用的类比。只列出其中的一小部分:
引力势:类比于一座山丘——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
电势:类比于引力势——泊松,;
磁势:类比于电势——麦克斯韦,;
四维空间:类比于三维空间——闵可夫斯基,;
电子是波:类比于光子是粒子——德布罗意,;
量子力学矩阵:类比于傅里叶级数——海森堡,;
量子力学波动:类比于经典力学波动——薛定谔,;
量子对易:类比于经典力学泊松括号——狄拉克,;
关联粒子的“同位旋”:类比于量子自旋态——海森堡,;
弱核力:类比于电磁力——费米,;
强核力:类比于电磁力——汤川秀树,;
矢量玻色子:类比于光子——杨振宁和米尔斯,。
学过物理的都知道,从17世纪中期开始,科学家着手对光学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开始了关于“光的本性”的分析,就出现了“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争论。
其中,主张“波动说”的科学家以惠更斯为代表,还有笛卡尔和胡克等科学家;而牛顿则是主张“微粒说”的代表。也正是在双方努力地不断论战之下,“光的本质”才逐渐被人们所知,并最终认识到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惠更斯认为,声音是借助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粒子向声源周围的整个空间传播的,传播时是以相同的速度向各个方向行进的,所以必定形成了球面波。它们向外越传越远,最后到达我们的耳朵。光无疑也是从发光体通过某种传递媒介物质的运动向外辐射的。像声音一样,光也一定是以球面或波的形式来传播的。
可以看出,惠更斯正是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出光也是像声音一样以”波的形式来传播”。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惠更斯的理论是正确的。
比如说波尔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他把已知的太阳系模式建立到了原子结构问题上。
《山海经》记载:从前,奇肱国的人会猎取飞禽,还会造飞车。人坐着飞车就可以随着车飞到老远的地方去。
不管《山海经》记载的是否是真实的场景,但书中所述,其机关之精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它已经很“现代化”了。
据说大哲学家墨子,曾经带领多个弟子专心研究飞行原理。他们花了三年的时间,制成一只会飞的木鸟,古书上把它叫作“竹鹊”或者“木鸢”。
02
被誉为全世界最著名的类比思考专家,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狄德莱·根特纳曾说:“在我看来,进行关联性思考,是我们人类能主宰地球的原因之一。对于其他物种来说,建立联系是十分困难的。”
所谓关联思考能力,就是对形式不同,但内在结构相似的事物建立联系,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面对新事物,类比思考让我们把它们变得熟悉,面对已经熟悉的事物,类比思考赋予我们重新审视这些事物的新角度,进而得以推理那些陌生环境中出现的新问题。
类比思维,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大杀器。
20世纪30年代,匈牙利的拉比罗是一位新闻记者,他在工作中发现钢笔有不少缺点,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他在报社的印刷厂看到印报纸的油墨比钢笔水有优越性,但油墨不能在钢笔中使用。
一天,他看到一群孩子在地上滚皮球,沾了泥的皮球在地上滚动时留下了一道泥印。他受到了启发,在一个圆管上装上了一个钢珠,管里放进油墨,这就是圆珠笔的墨水,这种墨水很黏稠,但有足够的流动性,既不会从笔尖中漏出,又能从圆珠的间隙通过,写在纸上还能迅速变干。这样,圆珠笔终于发明成功。
年,他的发明在一百多个国家获得专利,由于圆珠笔在飞机高空作业时也不会有墨水泄漏的现象,英国*府购买了这项专利。年,英国皇家空*开始使用拉比罗发明的圆珠笔。
当初,研制飞行更快更高的飞机时,研究人员碰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气体动力学中的颤振现象。
也许当时还没有颤振这个词语,但颤振现象是很可怕的!在飞机飞行时,机翼会发生振动,飞行越快,机翼的颤振越强烈,甚至使机翼折断,造成机坠人亡。
如何消除颤振现象呢?研究人员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做了大量的实验,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正在研究人员处于困惑和迷茫的时候,生物学家在昆虫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生物学家在研究蜻蜓的翅膀时,发现在每个翅膀前缘的上方都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区,生物学家称之为翼眼或翅痣。研究人员做了实验,当翼眼被去掉之后,蜻蜓就会因翅膀的颤振而荡来荡去。实验证明,翼眼能消除翅膀飞行时的颤振现象。
于是,飞机研究人员就在机翼前缘的远端设计了一个加重装置,这样有害的振动便消除了。
我们观察鸟类的飞行时,不得不带着一种虔诚和惊讶感叹:它们的飞行本领是人类即使运用上所有高新技术也无法企及的。所以,在飞行方面,人类的仿生仅仅是起步!
类比的对象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地思考和积累,一旦发现一个事物跟另一个事物有可类比的特性,则记录下来保存在脑子里或者小本本上,然后经常回顾反思,将可类比的事物不段地积累深化。
03
我们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认知不对称,即使你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将新内容与自己已经熟悉的知识。进行类比,不但易于接受、理解、掌握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了自己的类比思维,有利于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英国的培根有一句名言:“类比联想支配发明”。他把类比思维和联想紧密相联,只有有了联想才能有类比思维,不论是寻找创造目标,还是寻找解决的办法部离不开联想的作用。
你把刀剑磨得再锋利,武功修炼得再高,一颗子弹就可以终结战斗。如果认知的基础体能足够,但认知层次不够高,那你的顿悟,很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在面对复杂的环境时,不要苛求自己变得极聪明,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长处,所谓“善用资源者成天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要我们向所有有智慧的人去请教,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方式。
你的心能不能静下来,对问题能不能看透?
往往与个人的修炼有关,每当我们跳不过一个坎时,其实是我们的认知高度不够,要把自己的大脑打造成为一个开放性系统。
眼见都是学习撑大的。当面对复杂系统的问题,用类比思维让我们把它们变得熟悉。当面对已经熟悉的事物,用类比思维赋予我们重新审视这些事物的新角度。结合逆向思维,也许,你会有新的启发。
类比思维,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大杀器。
参考文献:龙飞,类比思维,高手必备的思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