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基层官兵眼中的医疗改革
*策进一步,温暖多一分
■解放*报记者陈小菁
天,不仅仅是一个时间刻度。
对于一项改革而言,“天”意味着一段值得回顾的路程。它既是记录*策不断推进的“发展刻度”,也是改革红利惠及*人*属的“温暖刻度”。
年1月1日起,《*人及*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开始施行。年4月10日,新规定迎来实施天。这项*策中拓展的免费医疗保障范围,针对*官*士父母及其配偶父母优惠便捷的就诊模式,让广大官兵感受到了改革释放出的*策红利,为备战打仗凝聚了*心士气。
这份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随着保障标准的提高,医疗待遇制度的调节、激励、补偿功能不断完善,为*人*属群体织就了一张健康权益保障网。
这张网,越织越密实。*人家庭成员的健康需求,从此有了细致而坚固的守护。改革,托举*人家庭的憧憬和梦想,让我*医疗保障机制越来越健全。
红利惠及基层一线,关怀给予最牵挂的人。最新的医疗改革*策明确,远离*队医疗机构的*人、随队配偶和18周岁以下子女,可以就近就便到驻地公立医疗机构就医。同时,对于驻守艰苦边远地区的官兵而言,他们远在家乡的父母、配偶父母也能享受*队优惠医疗待遇……暖心*策,体现了*人职业的社会尊崇,也让改革增加了温度。
每一项*策制度的出台,都伴随着一个不断调整、跟进、落实的过程。好的*策,应该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对接基层官兵需求,让*策改革“最后一公里”成为*策落实“最好一公里”。
记者日前了解到,围绕医疗机构和就诊官兵及家属反映的一些药品保障方面的矛盾,*委机关有关部门采取数据收集比对、专家研讨分析方式,紧密衔接国家医保用药*策,调整完善相应措施,充分释放改革活力。
*策进一步,温暖多一分。*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为*人家庭做好医疗保障兜底,让*人少一点对家庭的牵挂,是各方期待,更是他们的责任。
第72集团*某旅组织体检,参检官兵研究手中的体检单。
一名基层*医眼中的医疗保障新变化——
“医改新规”带来了什么
■解放*报特约记者童祖静通讯员赵威
今年年初以来,*队医疗待遇保障新规定如期落地。
作为第72集团*某旅*医,倪贻能经历了多次医疗待遇保障*策调整。这一次,无论从*医的角度还是基层官兵的角度,倪贻能都感觉到,“医改新规”的力度和温度前所未有。
一个不断深入的理念
在倪贻能看来,“*人*属优先”是一个不断深入的服务理念。
“医院为兵服务,这是一个根本。”对于在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倪贻能来说,理解得更深。
倪贻医院,医院。改革调整以来,医院在服务上实行“最多跑一次”的做法,为官兵排忧解难,缓解看病难问题。
年,医院开启了“*人窗口和绿色通道”;年,他们又开设了“*属挂号窗口”。今年新医改*策落地,医院在保留原来“*人诊区”“*人病房”的基础上,“*属诊区”“*属病房”陆续上线,以倪贻能个人就诊感受而言,*人*属的优先理念已体现在就诊各个环节。
由于就诊流程优化,医院转诊、陪同检查的情况明显减少。医院多了一个新部门——“为兵服务办公室”。*人*属就诊遇到困难,可直接到“为兵服务办公室”咨询、寻求帮助……去年至今,他和这个办公室的对接越来越频繁。
第72集团*某旅*医倪贻能(右)为一名战士治疗扭伤。
今年春节期间的一次转诊,让倪贻能深感欣慰。大年初二,正在驻地休假的连长周彭珍不慎滑倒,后脑勺重重摔在地上,陷入昏迷,他的妻子赶紧联系部队。很快,倪贻能受旅领导所托赶到周彭珍的住处。
“应该是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简单为其检查,凭着专业判断,倪贻能认为周彭珍情况危急,要赶紧送到驻地医院抢救。
急救车一路疾驰,与死神赛跑。医院后,波折又起——由于走得匆忙,家属忘记带上周连长的证件,在办理挂号手续时才发现这个疏忽。
“先抢救!后补手续。”倪贻能向急诊室主任说明情况,值班院领导当机立断,一路绿灯把周彭珍送进抢救室。
除了*人*属优先的服务理念,倪贻能感到,官兵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急难重症抢救任务面前,坚守拯救生命的“阵地”,成为白衣战士的第一选择。
理念之变体现在平时,也体现在“战时”。
春节过后,倪贻能随队开赴千里之外的驻训场。远医院,野战条件下官兵急症就诊、野战救护所需药品器材补充,成为摆在倪贻能和战友面前的一道难题。
了解到部队的驻训地域情况后,联勤保障部队卫勤局立医院与该旅建立临时医疗保障关系,解了他们燃眉之急。
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医院就会到野外训练场开展诊疗送药活动,官兵平时有些小毛病,能及时诊治。
一张消失的转诊单
优化住院转诊路径、完善跨*地转诊机制、按规定可就近就便到地方公立医疗机构就医……翻看“医改新*”内容,倪贻能感慨地说:“过去官兵突发急难症,转诊后送绝非一张‘转诊单’能解决的。”
年夏天,西北沙漠驻训地,该旅导弹营排长姜晨突发剧烈腹痛。倪贻能初步检查,诊断为肾结石,需要迅速后送治疗。
医院?倪贻能陷入了两难境地:送医院可以免费,但距离最近的也有公里,医院距离不到40公里,但“就诊保障*策模糊”。
按当时实行的医疗待遇*策规定,*人外出执行任务期间就医需要就近到医院就诊,附近无医院,医院急诊报销——“就近”到底是多少距离,公里到底算不算“近”?当时并没有明文规定。
是驱车3医院,医院立即自费急诊?旅*委没有迟疑:“急病拖不得,医院治疗,产生的实际费用由部队按规定在核销范围内报销。”
在*队改革的进程中,*人健康保障成为各级攻坚克难、做好保障的新领域。如今,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人*属就医更加便利快捷,费用报销有了更明确具体的规定。
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惠*挂号窗口”。
从“转诊单”到“一卡通”,转诊住院路径得到优化,救治效能得到提升……倪贻能告诉记者,新规定出台后,他经历了一次“跨地域、跨*种”转诊,“又快又方便”。
那是不久前,该旅勤务保障营服务保障中心战士夏小飞,被查出患有脑干肿瘤。医院检查评估后,认为他们治疗条件有限、无法完成手术,医院。
倪贻能查询资料得知,海*医院神经外科有相关专家。医院,联系到海*医院。
通过院间转诊平台发送会诊申请后,海*医院专家分析夏小飞的病例和相关检查报告后,确认可以收治夏小飞……最终,陆*医院直接医院就诊。
翌日一早,他们按照规定完善资料,下午就将夏小飞送进了海*医院,联系专家为其手术。
“从当年颇费周折的跨*种就医转诊,医院之间的转诊平台即可实现转诊,一张消失的转诊单见证了医疗保障的跨越。”倪贻能说。
一次看病报销的经历
提起岳母近期就诊的经历,倪贻能感慨良多。
倪贻能的岳母家在西安市周至县。去年冬天,老人下楼时脚下踏空滚落楼梯,医院诊断为骨盆骨折,医院手术治疗。
当晚,在西安工作的妻子王亚晴与倪贻能商量,把老人接到西安治疗。他想起,此前出台的《*人及*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有这样的内容:*官*士的父母和配偶的父母在医院就医,经医保结算并扣除完全自费部分后,门急诊和住院费用予以优惠。
随后,倪贻能拨打了空*医院“为兵服务办公室”电话。拨通电话,医院肯定的答复,他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倪贻能让妻子持当地医保卡,带着岳母到医院检查,很快办理了入院手续。检查过后,手术日期安排在入院后的第3天。
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门诊大厅“惠*服务区”。
“持社会保障卡的*属到医院就诊,还能享受便捷优惠。”倪贻能说,这在改革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更让他和妻子没想到的是,为老人出院办理个人医保结算时,依照新规定,医院为老人减免了相应医疗费用。
“*属就医更方便了。”倪贻能注意到,越来越多的战友已经切身感受到了这份便利。
卫生连战士陈晨家的父亲,在外打工时肩关节受伤,为了不耽误工作一直采取保守治疗。今年新*策出台后,考虑到驻地某医院有骨科特色专科,陈晨家便通过国家*务服务平台,将父亲的新农合医保异地就医备案到驻地。
陈晨家说,医院接受治疗。出院时,总共3万多元的医疗费,经医保结算和*队医疗减免后,个人支付部分不到1万元。
办理完各类手续,小伙子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倪贻能:“父亲治好了病,我的‘心病’也好了。”
一张升级的体检单
一年一度的体检工作又开始了。看着体检套餐清单上新增的“甲状腺功能、肿瘤标记物”等检查项目,战友们热议不已。
倪贻能说,过去体检分为“常规检查、辅助检查”两部分,包含内科、外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等10余项基础检查项目。
搭上*队医疗待遇改革“顺风车”,今年*人体检有了大幅升级——体检项目增加不少,依托系统每个人按照不同年龄段,都有对应的“推荐检查项目”。体检套餐在往年基础上,新增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功能、传染病、甲状腺超声等项目。
体检项目多一个,身体就多一道保险。王科长是该旅体检项目增加后的第一批受益者。
平时睡眠质量好、精神头足,王科长常自诩“身体素质好”。完成了今年体检新增加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超声等项目检查,他大吃一惊。
体检报告单显示,王科长甲状腺激素增高,经内分泌科门诊进一步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原来,所谓“身体素质好”恰恰是甲亢的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药物治疗,任其发展就有可能导致并发症。
早发现早预警,早治疗早受益。在医生的叮嘱下,王科长注意休息、合理饮食、按时服药,甲状腺激素水平逐步恢复正常。
“体检项目多了,健康管理才能科学合理。”在倪贻能看来,一张升级的体检单背后,是基层官兵医疗保障待遇的提升。
“相信随着*策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基层官兵健康保障将会迎来更多红利。”倪贻能说。
(文中图片由戴欣、周明*、杨智超拍摄)
图表数据由*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提供
制图:方汉
本文刊于4月20日解放*报05版
编辑:陈小菁刘妍
编审:任旭
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