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原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科普喝雄黄挂菖蒲,专家解读端午节里的
TUhjnbcbe - 2023/5/24 21:40:00

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或许可以说是与传统中医药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节日了:雄*酒中的雄*,门窗前悬挂的艾叶与菖蒲,出门随身佩带香囊中的白芷、苍术等,正是中药。今天正值端午节,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杨柏灿教授为读者讲解端午节里的“中医密码”。

1饮了雄*酒,病魔都远走

杨教授开门见山地说,顾名思义,雄*酒的主要成分就是雄*。说到雄*,大家可能就会想到这是一味*药,是被国家管制的药品。既是*药,怎可入酒饮用?

想必大家一定知道《白蛇传》里白娘子无意喝下雄*酒后竟现蛇形,把丈夫许仙吓得昏死过去。雄*酒竟有如此大的威力!许多人也见过那些玩蛇杂耍的人对*蛇视若平常,这又是为何?

原来玩蛇杂耍的人身上带有雄*,而雄*中含有能克制蛇*的成分——砷,特别是其中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

古人虽然不知道雄*的主要成分是砷剂,但却早已认识到雄*显著的解*作用,尤其善于解一些*性剧烈的生物*,如虫蛇之*。李时珍喻其能“解百*”、解“一切蛊*”。

那么,为什么饮雄*酒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习俗?

端午节时值农历五月,仲夏来临,是以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为代表的各种*虫的活跃期,更是一些传染性疾病流行的时节,故五月成了不招人待见的“恶月”。

此时,应服用一些强身健体、驱*防*的物品以预防疾病,饮雄*酒的目的就在于此。因雄*不但能克制、清解虫蛇之*以防后者对人体的伤害,亦能祛除积聚于体内的一些*素,古有“饮了雄*酒,病魔都远走”之说。

因此,在端午前后适量饮用雄*酒对健康有益,但切不可过量。作为一味有*中药,雄*被列入国家管制范围,目前主要以外用为主,取其解*杀虫的作用,治疗痈肿疔疮、湿疹、虫蛇咬伤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科学家、医药学家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用砷剂治疗白血病取得显著疗效,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艾叶菖蒲驱虫,艾灸温舒养生

如果说端午节喝雄*酒的习俗因雄*被管制的原因已不再流行的话,那么,端午节的另外两个习俗——在门窗悬挂艾叶与菖蒲、佩戴香囊,则非常普遍。

杨教授说,提到艾叶,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目前风靡大江南北的艾灸养生,做过艾灸的人对艾灸时的局部温舒,以及那伴随着阵阵芳香的缕缕青烟可能印象深刻。

为什么在端午节前后要用艾叶呢?这来源于“艾叶辟邪”的传说。古时候,保管和传递火种非常重要,而艾绒恰恰是一种很好的易燃物。

因此,保管火种的人要在每年端午节前后,也就是艾叶生长最茂盛的时期上山采摘大量艾叶,晒干后挂在自家墙上,制成艾绒以备取火和保存火种之用。

某次瘟疫来袭,村子大部分人都因感染瘟疫而死亡,但是保管火种的人家却安然无恙,甚至连他们的邻居也逃脱了灾难。于是有了“艾叶辟邪”之说,渐渐演变成端午节挂艾叶的习俗。

端午前后,气温逐渐升高,雨水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江南地区正值梅雨季节,地理环境潮湿,虽然万物生长茂盛,但也导致蚊虫滋生,瘟疫易发、流行,这时正是一些传染病、皮肤病的高发期。

此时要设法防病治病,艾叶的应用应运而生。民间有用艾叶烟熏的方法杀虫、驱蚊以防虫蚊叮咬传播疾病,有用艾叶悬挂在门窗前以芳香辟秽驱邪,还有用艾叶制成香袋佩戴在身上以避邪防病的。

艾叶性质温热、气味芳香,其所具有的多种功能与应用都与这一特性有关。因其温热之性而能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用于一些寒性疼痛,如腹痛、痛经、关节痛、皮肤湿疹等,口服汤剂、外用(灸、外敷、泡洗均可)都有很好的作用。

所以,艾叶这一味历史悠久的药物,不但在古代应用广泛,在现代的应用越发普遍,与艾叶有关的品种与用法也日趋多样。

3阳气始盛为“端阳”,香囊芳香可辟秽

菖蒲在端午节前后应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端午又称“端阳”,代表阳气始盛。菖蒲崇尚“九节”,命名“昌阳”,也有阳盛之义,与“端阳”相合,体现了古人希望阳气昌盛、生活美好的意愿。

菖蒲的形状特别,叶片呈剑形,悬在门上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此,民间在端午时在门前悬挂菖蒲,乃是人们对健康、生活美好的一种寄托。同时,菖蒲因其药用价值,也适合端午期间服用。

端午前后雨水多、湿气重,一些脾胃功能较弱的人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乏力、口黏乏味、肢体困倦等表现。因此,应用温燥、芳香的药物能够有效地清除湿邪、升发阳气,恢复脾胃功能。

菖蒲性喜阴湿环境,在沼泽、湿地里生长得尤为茂盛,这种环境使菖蒲具有温燥之性,能够祛除体内湿邪。菖蒲的种类很多,但作为药用较多的是石菖蒲。

石菖蒲除了有芳香化湿和胃的功用以外,还因其气味芳香而能通窍,古人谓其能宣通九窍,通畅全身气血,故能治神志不清、记忆减退、耳鸣耳聋等病证。

说到端午节,就不能不讲每年在端午前后流行于大街小巷的香囊(又名荷包)。在民间,佩戴香囊寓意男女爱情,希望对方能随身佩戴自己制作、赠送的香囊而勿忘我、想念我。

殊不知,香囊的最早意义则是为了健康,显然这是与香囊中的成分有关。

虽然香囊的形状各异,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但香囊内的主要成分却基本一致,为气味芳香、具有辟秽化湿作用的中药——石菖蒲、白芷、细辛、丁香、茴香、雄*、桂皮、苍术、艾叶等。

以这些中药为原药,通过一定的制作工艺制备成香囊,随身携带,佩于腰间,或悬挂于衣帽柜、床前,随时随地都能透散出屡屡芳香以辟秽驱邪、防病治病。

很多古装剧中,宫妃们有以香药熏衣和裹衣收藏的习惯,除增加衣物的芳香外,对消*衣物和防止衣物虫蛀也有积极的作用。

所以,流行于端午前后的香囊,不仅仅是作为装饰品,或是男女爱情的信物,更多是为了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之用。

杨柏灿教授说,端午节的多种习俗,无论是饮用雄*酒还是悬挂艾叶、菖蒲,佩戴香囊,都是因为端午前后气候潮湿,人们为了预防瘟疫流行,应用这些中药芳香辟秽、解*驱邪。

这些习俗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也体现出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具有十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完美融合了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知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沿袭千百年的习俗在现代不但没有消逝,反而越来越显露出勃勃生机。

来源:上观新闻

责任编辑:陈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喝雄黄挂菖蒲,专家解读端午节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