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偏远地区,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精益求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远赴边疆,和更广袤的热土建立起深厚感情……有这样一群优秀教师,他们耕耘在不同的教育领域,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诠释对于教师责任的理解。他们培根铸*育桃李,把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他们启智润心树栋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他们就是“江苏教师年度人物”。
坚守初心,在爱的起点上前行
乡村教育是不平凡的事业,教好一个学生往往可以改变一个家庭。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刘晴晴自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就默默坚守在新沂市最偏远的一所农村中学窑湾中学。12年的青葱岁月,她把自己的爱心,融于每一节课、每一件事、每一份作业中,呵护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连云港市海头初级中学教师王顺利也是如此,自年工作起,他就在乡村学校任教。以爱育爱是他的信条,他加入“爱心车队”,组建“蓝海护学队”,每天护送孩子上下学,18年来,从未耽误过一日。
南通市海门区海永学校教师张泉森的坚守长达34年。年,大学毕业的张泉森来到这所位处江中小岛的学校,先后任教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个目前依然靠摆渡出行的小岛。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滚滚洪流中,这些教师不仅仅是守着自己的岗位,更是守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份对孩子的不变的深情。年8月,印邦枝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泗洪县特殊教育学校,凭着一腔赤诚,怀着一颗爱心,靠着一股闯劲,为特殊儿童筑起了一座联通世界的桥梁。
乡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真正差距在于老师,如何留住一群好老师?年,计彩娟从苏州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在金家坝幼儿园开启了她23年乡村幼儿教育的历程。23年中,计彩娟有无数次机会调去城里,但作为一园之长,她更希望自己的执着能够给年轻教师们带来触动,让他们也能安心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育人为本,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让孩子们重视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犹如为他们插上一双隐形翅膀。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教师秦文一人挑起了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她勇于创新,总有各种奇思妙想,为学校少先队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年,她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年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五(8)班的少先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五(8)班少先队辅导员皮丽召开了“我和新旅爷爷奶奶面对面”主题队会,以视频连线的方式让孩子们向新旅爷爷奶奶报告这一喜讯。皮丽认为,直观的情境体验、有机的课堂渗透比单纯的说教灌输更符合孩子的特点,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班队会课,成为她开展红色体验教育的常态化阵地。
“德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在多年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工部主任朱增力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他时常对身边同事说:“教育是一份良心活,百年树人,正是因为你的努力不会立竿见影,甚至不为人所知,才显得坚持付出的难能可贵。”
年,王磊成为了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教师。7年多来,他严格按照思*课教师*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素养要求,高质量讲授多门思*课。在王磊看来,讲思*课不仅是技术活,而且是良心活。因为热爱,所以用心,他的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抢“磊哥”的课也成了每学期南师大校园里一道亮丽风景。
课比天大,做扎根课堂的弘毅者
做一名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从教35年来,把“音乐种子”植入“文化土壤”是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音乐教师*美华一直的追求,她认为,音乐教育不能只教“音乐的ABC”,要让音乐和音乐学习回归文化语境,让孩子沉醉其中。“课比天大”是她的座右铭,她把音乐课上成让孩子们终身受益的人生大课。
学生的研究兴趣在哪里,徐州市星光小学教师沈宁的科学课就会在哪里。她总喜欢在科学课上给孩子们布置一些任务,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尝试。有一次,她带领学生观测月全食,结果家长们也被老师和孩子们的热情点燃了,为了拍到完美的月全食图片,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了云龙湖边拍摄,一直拍到晚上的12点月全食结束。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的这句话是泰兴市洋思中学校长曹伟林的座右铭。因为担心老师常年困于“备讲改辅考”,教育语言会变得干巴巴,他专门为全校教师开设了读书课,让他们课堂教学语言也渐渐有了温度。
没有语文的诗意、没有理化的实验,如何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中点燃孩子们的人生梦想?埋首于“数学”这个基础学科领域20年时间,江苏省天一中学数学教师查晓东收集整理出一套数学文化育人的学习案例集,让学生们了解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专业引领,搭建人生出彩的舞台
从教多年,他们用始终如一的热情投入工作,用专业引领着学生成才闪光,为每一个学生搭建人生出彩的舞台。
在近30年的职教生涯里,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徐守敬的日历里没有休息日,只有“白加黑”和“五加二”。他是一名“金牌教练”,指导的学生累计获得1个国赛一等奖、1个省赛状元、9个省赛冠*、15个省赛一等奖。
“严师出高徒”,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段金廒看来,学术上必须要非常严格,“越难才越有挑战性,也越能出成果”。他对待学生又严中有亲、严中有爱,手把手指导学生科学采集样品、操作仪器设备、做好实验记录。他注重以广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灵活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使学生自信、自立。
常州大学教授包伯成同样特别重视年轻人的培养。在包老师的团队中,学生和年轻教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课题研究,其他的事情都由他解决。年和年,包伯成连续两次入选科睿唯安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后,王骏回到家乡,当起了职教教师。不知不觉20年时间过去了,王骏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长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总支书记,指导学院打造“大国工匠”顾秋亮工作室、博雅课堂、“墨子工坊”等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机械制造领域的能工巧匠。
千里驰援,架起守望相助的桥梁
距离不是问题,海拔不是阻碍,让边疆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江苏支教教师们的共同心愿。
年,高邮市第二中学教师袁良萍报名成为江苏省首批援藏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来到拉萨江苏实验中学任教。刚到拉萨,袁良萍出现了头痛、呕吐、失眠等高原反应,而氧气罐和血氧仪也成了“标配”。慢慢地适应后,袁良萍制订教学目标和计划,选择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8年来,袁良萍三次援藏,只为了学生们有机会走出去放飞梦想,将来带着知识、带着技能回到家乡,带着家乡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
年,句容市第三中学教师蔡晓伟成了一名援疆教师,那年他快50岁了。虽然在援疆教师中年龄偏大,但他坚持每周上18节课。学生基础普遍薄弱,怎么办?他放缓教学节奏,通过“任务型”早读、“分组式”讨论、“我是小老师”等创新式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去表达。短短一个学期,蔡晓伟任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就冲到了学校乃至市里的前列。
同样是年,55岁的南京市金陵中学化学教师江敏也前往*伊犁支教。在伊宁的三年时间,江敏的课堂都是开放的,随时可以来听她的课,既有本年级的老师,又有其他年级的老师,既有本校的老师,又有外校的老师。老师们经常开玩笑说,江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一堂公开课,她的徒弟遍布整个伊宁市。
年是*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江苏教育系统以“迎接学习贯彻*的二十大”为主线,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以“江苏教师年度人物”为代表的全省百万教师们胸怀大爱、辛勤耕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正向着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努力进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缪志聪通讯员李月昭)
作者:缪志聪李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