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和工业化逐步发展,人类渐渐发现呼吸的空气变得更加浑浊,儿时清澈的河水溪流变得又臭又脏,臭氧层的空洞越来越大,濒危的物种越来越多。于是,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人们终于发现培根说的“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所言非虚。
各国开始有意识地更加重视环保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在加强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通过引入“冰葬”技术,希望能够尝试减少土葬和火葬对于空气和土壤的污染。
这种技术通过在零下度迅速粉碎掉冻成冰块的尸体,将对空气和泥土的污染降到最低,目前该技术已经开始在武汉试行。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土葬是一种最普遍也最传统的丧葬方式。我国百姓自古以传统农耕为主,形成了“入土为安”,“尘归尘,土归土”这样的丧葬观念。而在封建时期,土葬是最能够表达阶级和等级差异的方式。
通过土葬的墓碑,陪葬品等附属能够彰显出墓主人的地位和身份,满足宗法*治的需要。古代帝王的墓葬一般都有十分宏伟的规模,比如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就是彰显秦国*事实力的象征。
另一个我国人民较为熟悉的丧葬方式是火葬,但是这并不受到所有人的支持。火葬可以减少占用土地的空间,以及尸体能够及时地处理,更加简化方便,费用也更低。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火葬无法满足让亡*安息的愿望,是一种破坏了遗体的丧葬形式,因此许多遵守传统的百姓并不赞同火葬。
那么“冰葬”到底是什么呢?或许初次听到这个词,许多人会感到陌生奇怪。冰葬就是通过先将尸体快速地送到冰室,进行冷冻后,用零下度的液氮进行处理,当遗体完全冷冻成冰块后,再进行粉碎,最后再用科技手段将里面的杂质提取出来,剩下的便是没有杂质的骨灰。
最初,这种方式是北美爱斯基摩人的传统丧葬习俗。由于生活在极度寒冷的地区,爱斯基摩人连住的房子都是用冰块打造的,这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因此,即将去世的老人,会主动拿上一张兽皮,提前5天进入到为自己准备好的冰窟中,外面的人封住洞口。5天过后,等老人去世,外人再打开洞口,此时,老人已经被冰冻成了冰块。
这种方法听起来或许十分残忍,但是这是当地的重要习俗。在他们的文化中认为,这种方式是展示万物有灵的表达。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或许会认为这种方式过于残忍。但目前我国引进的是一种改良的“冰葬”方式,通过科学的手段,将已经死去的尸体冷冻粉碎,而非尚且活着的濒死之人。
对于这种方式,网上的热议分为两派。一派是年轻人占大多数的支持者,他们能够接受这种新鲜的丧葬技术,同时他们也很好奇真正实行的样子。另一派则是中老年人,他们认为冰葬对遗体的破坏太大,同时冰葬的价格相对土葬和火葬来说也更加高昂,不容易普遍化地推行。
同时,冰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它不仅需要用液氮去冷冻冰封尸体,在超声波将尸体粉碎后,还需要通过科技手段分析去除其中的杂质,最后再用特殊的棺材装入尸体。这种棺材的材料是对于环境友好的可降解物质。
但是这一系列的操作都包含着高昂的费用以及额外的电力燃料等,因此有网友说这并不见得比火葬环保许多,同时由于太贵,甚至有网友调侃说自己都“死不起了”。
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环保科技必将不断进步,技术也会不断改良。毕竟保护好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更是在保护人类千万后代的未来。与其将冰葬看作对于尸体的破坏,倒不如将其自然的降解看作对于我们“落叶归根”文化的反映。此次武汉引进冰葬技术也是在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增添一份力。
参考资料:
《培根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