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书?
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主要在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
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
在有视频、音频学习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俞洪敏说过一句话:不读书,人和猪还有什么区别!人之所以称为人,是因为人会思考,会借助工具。而读书,可以加深人的思考。
现在我们只要想学习,百度一下就会找到很多的资料,包括视频、音频、电子书、扫描书籍。
不可否认,视频、音频在知识传播路径中有他们的好处,但是这两种学习方式也有一些缺陷。
01
视频学习可以让我们在学习的时更加专注,但是视频学习也有他的缺点,就是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学习用的时间比较长,遇到需要做笔记的知识点时会反复暂停。
还有就是在学习的时候不能被他人打扰到,也不能打扰到他人。上班期间是不能看视频的,而我们很多人在上班期间是会玩手机,看文章或者电子书籍的。
音频调动的是听觉神经,阅读调动的是视觉神经。相对于音频和阅读,视频有他的好处,因为他同时调动了我们的听觉和视觉神经,这样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效率比较高。
02
音频学习可以充分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起床后洗漱、吃饭的是时间,甚至睡前的时间都可以听书、听文章,缺点是听过之后很容易忘记里面的内容。
音频作为这两年非常火的一个学习方式,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我们上下班的路上,起床后的这段时间,睡前的这段时间都是可以用来听书或者是听文章的。但是很多的拆书稿和讲书稿由于版权的问题,能够引用到书中作者的原文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是讲书人对这本书中一些知识点结合了自己的理解,以及他过往对这个领域的认知,写出的一个语音分享稿件。
而且音频的讲述大多是陈述性的、线性的,语言更趋向于让我们听得懂,听得明白。
但是每个人看同一本书,get到的点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对一个领域,一个专业的认知,过往的经验是不一样的,对书中的认可点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听完一本书以后,如果感觉这本书非常好,还是要看实体书籍的。
一个音频,你听后觉得非常好,刷新了你的知识,给了你新的知识。很多的时候我们听一遍是没法吸收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听几遍,一个音频或者是视频,假如说需要30分钟,听3遍就是一个半小时,如果你看的是音频的稿件,看三遍的时间应该远远低于听三遍的时间会。
现在的音频,很多提供的都是一些干货类的学习,包括喜马拉雅、荔枝等等平台,他们的音频时长也不会非常的长,这样的设计目的也是怕我们会有听觉的疲劳。
而一些提升我们内涵气质的文章,提升我们自身素养的书籍,仅仅通过听还是不够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阅读的,比如唐诗、宋词、古代的文学书籍,国外的诗歌、文学作品等等吧,都是需要自己去阅读、思考、体会的。
视频、音频在学习的时候还有一点,有文字稿件同步的比较少。如果我们觉得视频、音频中讲到的知识点非常好,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我们需要做笔记的时候,是需要暂停的,这样耗费的时间可能会更多。还有就是我们觉得音频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需要回听,往往我们不可能马上找到准确的播放位置。而我们阅读书籍、稿件的时候,通过做标记,通过贴标签的方法,是可以快速找到相关的知识点。
03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更多的阅读式的教育,我们更习惯通过读文字展开对知识的思考,在听音频的同时展开思考,我们可能还不怎么习惯,还需要一个慢慢练习的过程。
虽然音频、视频在学习中有一些便利性,但是阅读也有他的不可替代性的。
一些古诗词、古文,如果你听别人的讲解,那只不过是别人结合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的事情对古文、对诗词的一些讲解。我们每个人读同样的诗词、文章是会有不同见解的。
古代的文章不是白话文,他有很多可以供我们想象的地方和空间。还有就是古文当中,一些写风景、人物的,短短的四五个字,十几个个字,就能把那种意境展现出来,把一个人描写的非常的惟妙惟肖,让我们思考的东西非常的多。
而我们现在的人正是缺少这种对知识、事物的思考。
曾国藩先生在《冰鉴》中讲到“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气具乎面部”,我们两目的精神是可以通过阅读进行改变的,一个经常读书的人和一个不爱阅读人,你去观察他们的两目,是有不一样的感觉的。面容上面也是会有很多的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说阅读是改变我们精神,改变我们面容,改变我们的修养,改变我们的内涵气质,最好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