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
王均伟
宇文利
胡献忠
常兴华
胡敏
廉思
沈杰
马中红
编者的话
12月19日,中国青年报社和北京大学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十四五”与青年发展理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帮助广大青年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新发展格局,立体解读“十四五”时期与青年密切相关的各项政策,振奋开启新征程的青年奋斗力量。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王均伟、北京大学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宇文利、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胡献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常兴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社长胡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廉思、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沈杰、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中红作主旨发言,并与来自全国的与会青年教师、大学生和创业青年代表进行交流。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提交了书面发言。
为帮助广大青年更好地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推出《思想者》特刊,摘发座谈会上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
-------------------
关键的阶段关键的一代
叶小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今天的青年一代,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关键阶段的最为关键的一代
年即将结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仍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中国人民于“漏舟之中”走向站起来,于“濒临崩溃边缘”走向富起来,于“滚石上山”走向强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将所有屈辱和苦痛埋藏于记忆深处,让一个东方古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创造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而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命运转折。曾经跌倒的中国人,最能体会“站起来”的欢欣;曾经贫穷的中国人,最是充满“富起来”的渴望;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最是拥有“强起来”的自信。
中华民族近代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终于离民族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距离已可以丈量了。但也正是因为越来越近,再往下走,每一步都是惊险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历史上,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功亏一篑、积重难返的教训不少。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美元-1万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内外挑战严峻,机遇不容丢失。从历史兴衰规律来看,一个国家往往在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今天的中国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内外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必须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
新特征新要求,期待意气风发、坚韧不拔的世纪新人;新矛盾新挑战,要求本领高强、开拓创新的全新本领。关键时刻,别无选择,担当冲刺的主力军、“种子选手”,有全新本领的世纪新人,无疑将是现在的青年一代。过去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未来又“岂能倒在终点线前”?
今天的青年一代,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最为重要的一代
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机遇,常以偶然性的形式出现,稍纵即逝,但其中蕴含着必然性,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抓住和用好机遇,要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善于抓住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如培根所说,“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能否抓住机遇,要看青年一代。
放眼世界,无论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革命,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乃至当今人类从工业化时代走向数字时代的新科技革命,一些国家抓住机遇走在前列,一些国家痛失机遇被动落后。地球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重大机遇往往伴随重大考验,伴随着可以预见、不可预见的种种风险和挑战。如果说辛亥革命前的一百年,中华民族陷入悲惨沉沦之境,那么辛亥革命后的这一百年,中华民族则是在艰难曲折中昂扬奋起。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缔造新中国,开辟中华民族复兴的崭新纪元,在历史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世人惊叹的传奇成就,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而最后成功之一日,就在今后的这一百年里,成功的密码,就在于这年来一代代人前赴后继矢志不移的民族复兴追求与梦想。
来了,一浪接一浪的90后、00后、10后……来了,中国的这一代青年,他们意气风发,他们堪当重任,他们在关键的时候一定能够完成这关键的一跳。
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正能量
王均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这是一个重大部署,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使全党全国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四五”期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学好“四史”,传承好红色基因,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都有重要的启迪。红色基因不仅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奋斗史、发展史,更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蕴含着宝贵的治国理政智慧,是帮助青年成长成才的优质学习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我认为,这个正能量,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通过学习,筑牢信仰之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是那样地势单力孤。他们唯一可以依凭的,就是心中的信仰。正是这个信仰让共产党人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虑以成之,不顾一切地向既定目标挺进,揭开了现代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学习“四史”,深刻认识信仰的力量,巩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巩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在这一思想旗帜下达到全党的空前团结和力量凝聚,是最大的正能量。
二是通过学习,树立历史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不断提醒大家要保持忧患意识。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有没有以功臣自居的思想?有没有凌驾于群众之上的俯视感?有没有懈怠和放松自我要求的苗头?这些都是有的,再坚固的大堤,也经不起小管涌的不断侵蚀,古人说,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这是讲在胜利面前不骄傲。在困难面前不气馁,我们党的历史上例子更多了,因为党就是在不断战胜各种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中走向胜利的,总是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少,古人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取得成功。读懂了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掌握了历史前进的深层密码,面对困难才会有水落石出、拨云见日的惊喜。
三是通过学习,砥砺政治品格。人们常常以“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来赞誉共产党员。其所以特殊,只是因为他们有与常人不同的品质。这种品质战争年代突出表现在对待生与死的关系上,和平年代突出表现在对待公与私的关系上。在国庆7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开始之前,有一个致敬方阵。21辆礼宾车上,有老一辈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亲属代表,老一辈建设者和亲属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战士,老一辈军队退役英模、民兵英模和支前模范代表等,年龄最大的岁,最小的73岁。这个方阵代表什么呢?我想,简单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我们向先辈致敬,向历史致敬,诠释的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砥砺的是精神和品格,传递的是信心和力量。
四是通过学习,增强担当意识。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密码。总书记几次讲到他在延安插队:“我很期盼的一件事是什么呢,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今后能够经常吃肉。”什么叫心系群众、关心群众?不要讲很多大道理,先让群众吃上肉再说。当代青年要学习青年习近平这种人民胸怀,担当意识,准确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切实担负起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历史的责任。现在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正进入关键时期,是最需要担当的时候,也是最考验担当的时候。今天的青年要向先辈一样,担国家民族之大任,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五是通过学习,提升辨别能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与党的前途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左传》里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是祭祖的仪式,就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通过重新解读、虚构捏造、戏说嘲讽、学术包装等方式,散播错误观点,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其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好“四史”,对于青年提升辨别是非能力、认清真理与谬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发展好完善好,极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要有这样志在“百年”“千年”的雄心壮志。通过学习“四史”,汲取红色基因的智慧,筑牢信仰之基,树立历史思维,砥砺政治品格,增强担当意识,提升辨别能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青春在成就伟大事业中闪光
宇文利(北京大学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而言,“十四五”规划和到年要达到的远景目标,是一个在未来15年内与自身成长和事业发展紧密相连的重要安排,是青年人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中投身社会建设、实现自身价值、成就人生与国家壮美事业的科学安排。学习、贯彻和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广大青年应当把自身成长融入到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建立好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让青春在成就伟大事业中闪光。
伟大事业包含着伟大梦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转折。五中全会所确定的事业就是要实现这个转折并进而实现所规划的远景目标,这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大有可为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青年都站到了时代前列,肩膺了时代责任。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后不久,毛泽东就意味深长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他结合当时的国情强调说:“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广大中国青年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奋斗在这场严峻斗争的前沿阵地上。总书记充分肯定了青年所展现的蓬勃的青春力量,他指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青年不但大有可为,而且一定大有作为。
新时代的青年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良好条件。青春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人生之华、人生之王,此时是曼妙的人生,也是奋斗的人生。青年是历史的灵魂,也是时代的酵母,他们书写历史,也创造时代。从生命阶段和特点看,青年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力和接受力强、想象力和创造力旺盛。他们兴趣广泛、干劲儿足,善开放、不墨守,善于批判,也敢于革新,正是有所作为的大好时期。从社会条件和时代机遇看,新时代的中国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空间大、舞台广阔。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成长,既积极为青年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也对青年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青年报效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寄予希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青年无疑会找到施展抱负、展现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也无疑会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在成就新时代伟大事业中挥洒青春汗水
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和时代际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面对党和人民的期盼、历史和时代的召唤,新时代青年应当自立自强,在成就新时代伟大事业中挥洒青春汗水。
青年应当从自身做起,积极行动起来,担当起时代责任。年前,时贤梁启超在《呵旁观者文》中说:“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所以为人之责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而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对于世界而有世界之责任。一家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人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世界必毁。”担当责任是新时代青年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词,广大青年要积极有为,摒弃消极、慵懒、颓废的思想倾向,抛弃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的思想意识,敢于自我加压,用于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责任,做好为家国天下尽责任的准备。
青年应当在道义上立足,从小我中解放出来,谋大事成大业。青年的成长需要关怀,也需要必要的条件保障和利益支撑。但毫无疑问,青年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青年在贡献自己的青春中自然也会赢得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新时代的青年应当胸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目标,努力摒弃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庸俗实用主义的纠缠,以国家强、天下利和民族兴为重,心念苍生,志存高远。
青年应当从理性出发,秉持科学客观求是立场,从容有为,善作善成。青年人由于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也相对缺乏社会经验,也容易盲动冲动。成就伟大的事业需要热情,但更需要理性。为此,新时代的青年应当秉持理性爱国、理性为民、理性做事的态度,冷静、客观、科学地分析社会问题,准确辨别所遇到的选择和所面对的困难,力争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校准前进的方向,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挥洒青春汗水。
“十四五”视野下共青团事业空间路径
胡献忠(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中国青少年研究青运史学科首席专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强有力的领导集体,面对“一穷二白”的基本国情,借鉴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从年就开始编制五年计划,启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54年之后的5年,“五年计划”变为“五年规划”,虽是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中国经济体制发展理念和政府职能的重大变革。中国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不同历史阶段总能围绕国家战略和中心工作,团结带领一代代青年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不断探索组织作为空间和实现路径。
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共青团事业发展的空间定位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中国共青团和广大青年勠力奋进、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共青团事业发展的空间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细读“十四五”规划建议,就会发现有两处对共青团提出明确要求,一处是“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这是针对单项工作来讲的。另一处是“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这是总体要求,终极目标。这两点是我们要首先准确把握的。“十四五”规划建议还提到“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当然,在一些重要领域,如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数字化发展、全面促进消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虽然没明确提到“青年”字眼,但都离不开青年的广泛参与,甚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所有这些,都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空间。一句话,共青团始终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找准青年工作传统优势与落实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切入点。
在优化团青关系中进一步激发共青团的内在活力
随着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青年群体的“跨界”身份越来越多,青年原子化分布与“8小时外”再组织化趋势并存,青年群体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新时代的青年发展注定是多元多姿多彩的。在“十四五”时期,如何更为精准地把握青年脉搏,更为有效地引导服务青年,从而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春洪流,是共青团改革发展的根本价值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在这一过程中,共青团要继续讲好中国故事,打通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连接,把理论话语转化为情感话语,着力培育青年的现代人格、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十四五”规划需要青年作为生力军去推进,也就成就了青年的人生价值实现。共青团工作者要充分把握这一辩证关系,在积极推动广大青年投身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青年发展常态化、制度化嵌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制定、实施之中。
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继续打造新时代共青团好形象
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持续变革,其重要标志是用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生产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复杂工程。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尤其是青年现代化,这就要中国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主导的伟大事业中,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牢记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好育人功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和可靠接班人。
共青团的形象决定着育人的效能,育人的效能反过来又影响着共青团的形象。各级团组织一定要紧紧聚焦党政关心、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