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原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家长这些行为,容易成为孩子抑郁症的帮凶
TUhjnbcbe - 2024/4/26 19:36:00
偏方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al/220614/10991939.html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呈低龄化趋势的背后,一大因素千万不能忽视——


  家长这些行为,容易成为孩子抑郁症的帮凶


  两天搜寻、近8万网友转发消息,最终等来的结果却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那一个——鹿道森的遗体在海边被找到。原生家庭缺爱、上学时被欺凌、工作不如意……所有的一切导致年轻的鹿道森走向大海。


  又是抑郁症导致的自杀。相关研究表明:当下,在自杀人群中,有45%—70%的人患有抑郁症,而且这种病症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常见病。市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医院儿少心理科、精神科副主任医师袁松告诉记者,近年来,抑郁症患者群体呈现年轻化、低龄化趋势。今年1月至9月,前往市二院精神科就诊的患者中,年龄在6岁到18岁之间的青少年有人次,其中抑郁相关障碍的有人次,占比38.9%。


  “相比于成年人患者,青少年患者的无助感、失控感更加强烈。”当了十几年精神科医生,袁松接诊过太多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了解他们的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医院一方完成治疗是不现实的。我希望家庭、学校、医院乃至全社会各方力量都能集结在一起,重视、干预这个群体,尽力保护他们。”


  抑郁症患者群体呈低龄化趋势


  半个月前,14岁的佳佳(化名)对父母说:“能不能带我看一下心理医生?”心情总是低落、长时间发呆、成绩下滑得厉害、半夜醒来流泪……佳佳已经被这些问题折磨了数月。心理的极度痛苦,让她终于决定求救。


  经过问诊与检查,佳佳确诊患了抑郁症。她的父母一直都不明白佳佳年纪这么小,平时虽然不是特别活泼但也并非内向,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佳佳自己也说不出抑郁的原因何在。事实上,对于抑郁症的病因,目前科学上并无定论。研究者普遍认为,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与之有关。有专业人士称,青少年本身就处于叛逆期,学业压力、亲子矛盾、人际关系处理等引发的心理问题,都会导致其抑郁。


  “抑郁症的确诊,需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专科医生做出。说到底,抑郁症并非字面意思上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种精神疾病,从抑郁到抑郁症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袁松说,近几年,因为抑郁找他就诊的孩子年龄大多处于13岁到15岁这一阶段,而最小的只有七八岁。


  袁松告诉记者,有些青少年患者会出现躯体上的症状,比如腹痛、头痛、胸闷、心慌等。抑郁症常见的表现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许多青少年患者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还有些则表现为暴食、嗜睡等反向躯体症状。此外,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还常常呈现明显的焦虑症状,容易感到紧张无助、担心未来,严重的还会出现幻听、幻视等状况。


  “佳佳算是幸运的。她感觉状态不好,要求来看医生的时候,父母并未反对。”袁松告诉记者,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变化,如兴趣减退、行动迟缓、语速变慢、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容易被家长误解成逃避学习的小花招。事实上,这些变化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如果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这种状态,且持续两周或以上,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能将孩子的一些变化与心理问题关联上的家长已算是难得。有些粗心的家长并不能发现孩子的异常。面对状态不好的孩子,他们可能会用“偷懒“”找借口”等字眼进行斥责、批评,结果反而雪上加霜,造成对孩子的二次伤害。还有些家长由于“病耻感”作怪就是不愿将孩子与抑郁症“挂钩”。


  今年10月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重性抑郁障碍占2.0%。另外,《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


  “舟山患抑郁症的孩子也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总有家长找到我,说孩子不想上学甚至自残,能不能给孩子做一下心理咨询?”袁松表示,从数据分析来看,在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四类抑郁症重点人群中,青少年面临的形势尤其严峻。


  有问题的孩子背后隐藏着有问题的家庭教育


  从今年三四月份的某一天起,佳佳就陷入一种“无法快乐起来”的境地。发呆时,一些儿时的经历在她脑海里不断重演。那时她还在上小学,有好几次,她因为没按时做完作业或是成绩不理想,爸爸气到踹东西、摔碗砸盆。虽然没有直接打她,但叮叮当当的声音砸在了她的心里。这些都是袁松与佳佳建立了信任的“治疗同盟”后,佳佳告诉他的。


  纤细的手腕被刀片割了几十道血痕,伤痕深深浅浅,有的皮肉稍往外翻。看着袁松展示的几张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残自伤的照片(仅出示伤口部分),除了心痛,记者不知还能表达什么。


  “孩子们割伤自己,才觉得能释放一些,好受一点。”听着医生的讲述,记者仿佛看到了那团让人烦躁不堪、摆不脱又抓不住的东西,它们流窜在孩子体内,压在孩子心头。


  小洛(化名)是其中一名自伤手腕的孩子,15岁,父亲长期在外打工。8岁前,信奉棍棒教育的妈妈经常打骂小洛,之后妈妈因病去世,爸爸把她寄养在奶奶家。偶尔回家的爸爸很少给予小洛关爱,反而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责骂小洛。从11岁开始,小洛有了抑郁倾向,并伴随精神分裂症状,时常出现幻听。她总听见有人在她耳边说,“你去死吧”“你不配活着”“快,拿把刀割自己吧”……


  袁松反复向记者强调,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也要看到父母身上存在的问题,改变教育方式是关键。“可是难点在于,很多父母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问题。”袁松说,求助他的很多家庭,亲子关系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孩子得不到父母的任何支持与理解,甚至互为仇敌。


  有专家曾说,心理就像一棵大树。如果它有良好的根基,就算偶尔遭到狂风暴雨,也只会被打落几片树叶、几条枝丫。等到风停雨歇,它依然能茁壮成长。但如果这棵树本来就根基不稳,一场风雨,就可能直接摧毁它。


  “孩子能很清晰地感知到父母是否爱自己。如果家长对孩子常常秉持强制管教的方式,施以暴力,冷嘲热讽,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在家庭中丧失安全感。”袁松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理之树摇摇欲坠,很有可能因为一些挫折就被击垮。


  家校医携手,帮助孩子驱赶阴霾


  小洛抑郁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校园。从小缺失家庭之爱的小洛本身就极不自信,在学校也总是躲躲闪闪,无法融入集体。甚至因为病症所致幻听,她时常感觉有来自同学的冷嘲热讽。种种因素叠加,仿佛一把把“刀”伤在小洛的心上。而无力反击的她,又用刀片一下下划在自己的手腕上。“越是不会攻击别人的人越是会攻击自己。”袁松说道。


  “初中阶段的孩子由于心智还不健全,容易抓住某些同学的‘短处’拉帮结派地进行语言攻击或是给对方起外号,这是校园欺凌的一种表现。”舟山某中学政教处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很多时候孩子在遭受校园欺凌时会选择默默承受,久而久之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一般情况下校园欺凌不会以肢体暴力这种激烈的形式存在,校园间常有的基本就像小洛这样“被排挤的孩子”所遭受的那种语言暴力和冷暴力。这两种形式不太引人注目,却更为普遍,如果长期被忽视可能会成为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原因之一。


  “患抑郁症的人并没有一张固定的‘抑郁脸’,那张无助的痛苦的甚至绝望的脸可以掩藏在不同的面具之下,青少年也一样。我们不止一次见到隐匿性抑郁、微笑型抑郁等类型的患者,如何识别病症是治疗的关键步骤。”袁松建议,政府部门应将青少年抑郁症筛查纳入体检范围,帮助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青少年在和抑郁症的对抗中,早些得到援手。


  前不久,国家教育部在答复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时指出,要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
  “做筛查一定要选择规范的、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适用于青少年人群的量表,同时也要结合班主任老师及代课老师的评价。”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史兵兵接收记者采访时提醒,筛查最好也让家长“知情同意”,对筛查结果的应用还要注意保护青少年隐私。


  袁松告诉记者,筛查就是查出孩子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提醒父母带孩子就诊。如果确诊了就要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首先要开展心理疗愈,如果状况不佳或者达到了中度以上抑郁水平,往往也要配合用药;其次,治疗孩子也要把家庭纳入,对家长进行相应的宣教和辅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一些家长在孩子确诊为中度抑郁症后仍然不愿用药,只是做一些心理疗愈。“家长要信任我们精神科医生的专业诊断。”袁松说,最理想的状况是由家庭、学校、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组成联盟,从药物治疗到心理治疗情况再到生活支持,全方位跟踪
  有网友在鹿道森的遗书中发现,他写下了22条关于“爱”的句子,他自己也用最决绝的方式唤醒人们重视爱。在这里,记者希望大家别把抑郁症看成绝症,也不要过度恐慌。只要足够重视,家长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长这些行为,容易成为孩子抑郁症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