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尔.康德(公元年-年),出生于德国柯尼斯堡,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也是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最后一位主要的哲学家,其学说深深影响了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学派,是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代表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等。
康德深受英国哲学家休谟的影响。休谟认为:人认识事物的方法是有限的,使得人只能认识“事物愿意让我们认识的一面”,所以,人的认识与真实存在的事物存在差距,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认识事物。由此,康德认识到了经验主义哲学的局限性,主张调和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与培根的“经验主义”。他提出世界的本质是空间和时间,是先验存在的(先于经验的,先天存在的),“经验”和“理性”(康德称为知性)都有局限性,只能发现后天的(经验的)的知识,只有纯粹理性能够使人的认识与真实的事物相一致,从而真正地认识真理。
康德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把哲学从本体论发展到了认识论。他认为,人具有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手等),通过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就是感性;通过感性得到的认识称为感性认识。感性能够认识事物的表象,这是经验的来源。通过对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逻辑思考形成的认识,称为知性认识;这种逻辑思考的能力称为知性。感性和知性都是有限的,不能完全认识真理。所以,在此之上,康德提出,感觉中有一种是特殊直觉的,它能认识先验存在的事物(如空间、时间),这是先验感觉论;在逻辑推理中,有一种逻辑是先验的(如因果律),这是先验逻辑论。那么,对先验事物进行先验的逻辑思考的能力,称为纯粹理性;通过纯粹理性得到的知识就是真理。
先验的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不光人类是否发现这个事物或逻辑规律,它们都是已经存在的。二、没有掺杂任何经验性的纯粹的知识。
康德所提出的感性、知性和纯粹理性,是人类对自身认识能力的一大进步,构成了认识论的基础,但其对于纯粹理性的观念基本上是错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知性和纯粹理性的概念逐渐合二为一,演变为以感性和理性为基础的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