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中秋节的传统味儿
作者:金秀华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又到一年中秋节。对于不少年轻的安庆市民来说,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似乎只剩下了“家人团聚吃月饼”。然而,顺着时光逆流而上,关于中秋节,安庆还有不少慢慢消逝了的美妙习俗,赏月、看节、摸秋等等。在这个中秋节,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中秋节的传统味儿吧。
赏月吃月饼
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少都和月亮有关。而中秋节更是其中之最,这一天,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而在老安庆人的心中,中秋节晚间的赏月活动是非常隆重的。“院子里月光亮晶晶的,全家人围坐在桌子旁赏月,桌上一定要摆上月饼和石榴。”市民张先生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过中秋节的情景,非常怀念。说是赏月,其实就是一家人坐在月光下聊天,老人会给孩子们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而那时候的月饼也没现在这么多的花样,“月饼老大的一块,还是硬硬的,中间包着大块的冰糖和颜色鲜艳的青红丝。”张先生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月饼也算是稀罕的吃食,中秋之前大人买了月饼会先把月饼藏起来,到了中秋节的晚上,再按照人数用刀子把月饼切成相应的小小的三角状,然后一人一小块,慢慢地品味着。“现在想起来,那月饼的味道肯定不怎么样,但是那种温馨甜蜜的感觉却让人很怀念。”
眼下,城市里的亮化搞好了,晚间的娱乐活动丰富了,中秋节的晚上,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美丽的月夜,而人们似乎更愿意呆在家里看中秋晚会而不愿去赏月了。而月饼的品种和口味也格外的丰富,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是蕴含其中的团圆、分享、守望、憧憬等等美好的情感,却慢慢的消逝一空。
“看节”
安庆人注重礼仪。而在节日到来的时候,这种注重就更加凸出了。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安庆人最为重视的、过得比较隆重的三个节日。这样的节日里,带着礼物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活动,“看节”应运而生。
安庆的民俗专家介绍,“看节”是安庆市区和桐城、怀宁一带的说法,而在太湖、宿松和望江一带,“看节”则另有名称曰“送节”,两者说法不同,其本质都是在节日里到亲朋好友家去送礼。
“以前,在我们老家,看节是非常讲究的事儿。”市民刘先生老家在太湖,他说,尤其是准女婿到准岳父家去“送节”,礼物更是讲究,一般要准备400或800个月饼,大多都是自己家里制作的。也可以是发糕、粑等等。配套的还有鸡、鱼、肉、烟酒、毛巾等和给准媳妇的衣服。总之,礼物越多,就越显隆重,岳父家就越有面子。
而眼下,这样的习俗就被简化了很多,准女婿上门也多是买点包装精美的月饼、烟酒,甚至是直接包个红包。对此,上了年纪的市民都表示,孩子们“看节”的礼品并不重要,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如果不是离家太远,陪着父母过个团圆的中秋节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摸秋”
除了赏月、吃月饼等大同的习俗外,安庆乡间又有一种特别的趣味十足的习俗———摸秋。
《安庆风俗记》就有记载:一些好动的青年人乘着中秋的月色到人家田地里,摸取一些瓜豆果实回来煮吃,叫做“捞秋”,也叫摸秋。其行为纵被瓜主家发觉,亦不作小偷论处。而且能在第一块下手的田中摸秋得果,便是一个好兆头,预示此人心愿可成,谋事有望,故人们都想图中这个彩头。
只是,这样的画面现在很难见到了。农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即便留在家里的,现在不愁吃不愁穿,谁还去偷瓜摸枣呢?
民俗专家对此表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像“摸秋”这类传统习俗被自然淘汰是必然的,没有必要人为的加以倡导。但是关于中秋的尊老敬长、亲近自然、亲情团圆等等优良的传统,却是所有国人都要加以传承和发扬的。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