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什么读书,我见过的最直接的论述来自一句烂街古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株栗,书中车马多簇簇……尽管这句话烂大街,但是年龄越大,岁月越久,就越能体会到这句话的真理性。
我见过最通俗的解释如下: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就是不想有一天在看到山河壮美的时候,只能说出“哇塞”“好美啊”“太震撼”这种大口感叹的简单词汇,而是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你失恋时你低吟浅唱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千万遍地悲喊:“蓝瘦,香菇!”
有人说,当我们还是个孩子时,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长成了我们的骨头和肉。
苏轼我见过最文雅的解释如下: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一诗中有个经典的话——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只要腹有诗书,谈吐、形象都会呈现出和常人不一样的特点。一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和她的读书多少直接相关。
英国哲学家培根我还见过最精辟的论述来自英国哲学家培根:“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说:“人的天性像是野生的花草,读书像是修剪移栽。一个没有目标没有重点盲目读书的人,最终只能成为书的奴隶。”
作家三毛我见过最感性的论述来自三毛女士:三毛女士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投资家巴菲特我见过最励志的读书例子来自巴菲特:查理·芒格曾这样评价巴菲特:“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巴菲特每天会按时起床,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新闻、财报和书籍。时光静静流逝,他从年轻人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六十年如一日。
我见过最最通透的论述来自下面这张图,一图胜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