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锦清洛
图/来源网络,与文无关,侵删
-
什么样的状态,让人感到更幸福?
做一件事情,杂念频生、心猿意马,渐渐地,时光被拖得漫长,人也很难快乐。
反之,做事积极、主动、专注地沉浸,时间“倏忽”过去亦不自知。
工作或生活中的幸福体验,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可遇而不可求。
但总有一些人,为热爱的工作投入全部精力,直至达到忘我的程度、获得最优体验,这就是心流。
心流这个概念,来自于美国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著作《心流》一书,契克森米哈赖也是《创造力》等世界级畅销书的作者。
他认为:心流是通过集中注意力换来的深沉的快乐,是全神贯注、忘却烦恼的快感,它能给人以极大的能量,有一种掌控感。
心流,让人感到幸福,是最高级的生活方式。
在《心流》一书中,契克森米哈赖提出了两个概念:一是最优体验,即心流;二是精神熵。
一个人,专注做一件有目标、有挑战的事,而他的能力恰好跟挑战相匹配,便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这种状态,能让人摈弃杂念,忘记时光流逝,找到自得其乐的感觉。
就像庖丁解牛时的得心应手,沉浸其中、浑然忘我。
又好比乘风破浪的水手,驾驭航船时,与风、水产生的和谐共鸣。
还好似运动健儿,在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过程中,激发的专注力和由此产生的掌控感。
心流的反面,就是“精神熵”。
“熵”,是指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熵值越高,系统内部就越混乱。
人的内心和大脑混乱的程度,取决于熵值的大小。
熵值高,潜意识混乱,做事时念头就多,导致精力无法集中,心理能量在“内耗”中流逝,工作效率也低。
反之,熵值越低,人的思路就越清晰、内心就越专注,也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说:“生命以负熵为生,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不断对抗熵增的过程。”
所谓“负熵”,即降低熵值;“熵增”,就是熵不断增多。
人们可以通过训练来降低熵值,即围绕一个主题,凝聚注意力,重新排列组合混乱的思维,使其成为有规律的整体,进而朝着同一个方向,高效率地输出。
这时候,你会觉得,内心似乎有一股强大的洪流,浩浩荡荡又井然有序,从心所欲又势不可挡。
它能冲破一切关隘,战胜一切困难,而你对这一切尽在掌握。这便是最好的状态。
如果一个人,经常经历心流,那么,他的心理就会被训练得越来越有秩序,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安宁,再次进入心流的状态。
契克森米哈赖认为,乐趣是构成心流的要素之一,也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
它能让人产生巨大的精神能量,从而集中精力,改善体验品质,找到愉悦感。
乐趣可以从挑战中获得,但要注意适度,当挑战与人的能力相匹配时,才能收获成长之乐,否则,可能产生焦虑或压力。
如何找到乐趣,获得心流?书中从5个不同情境着眼,阐述了体会心流的关键点。
1.困顿之时
举个例子,鲁吉奥原本是位浑浑噩噩的加油站工人,20岁遭遇车祸,腰部以下全部瘫痪,反倒激发了他重活一场的信念。
他在挫折中自得其乐,重新学习穿衣、吃饭,学习税务知识,不断提升意志力和耐心,最终开创了自己的新事业。
噩运面前,客观分析形势,调整心态,发觉新的行动契机,凝聚起强大的精神能量、继续前行,心流体验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把意外事故,从精神熵的来源,转变为内在秩序的开端,书中给出3个步骤:一是自我肯定,二是注意力集中于外界,三是找到新出路。
学会在逆风中前行,遇到考验,也能通过调整心态和思维,变得更加坚强,找到新路子。
2.感官之乐
充分利用人的身体器官,可以找到无数的乐趣。比如:观美景、听音乐、唱歌,打球、跑步、舞蹈、登山……
我们可以通过掌控自我的身体和感觉,不断激发潜能,借以产生心流,改善生活品质。
3.思维之乐
培根说:“好奇心乃是愉悦的最纯粹形式的反应。”
人在思考过程中,会集中于一点,产生独特的心流体验。
4.工作之乐
一个人,对工作保持极大的热情,效率会更高、更容易出成果。
这样的人,往往把工作当作趣味强的游戏看待,将挫折化作前进途中的垫脚石,将坎坷变成展现价值的机遇。
得心应手地驾驭工作,让工作更充实、更有激情,也能收获即时的回馈。
5.人际之乐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一个人的时候,多半会空虚、寂寞、无聊。
《孟子·梁惠王下》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不封闭自我,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驯服“孤独”,更好地提升生活品质。
亚里士多德说:“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为人生最高目标。”
人们对于幸福的标准,往往莫衷一是,有人崇尚金钱是福,有人觉得享乐是福,还有人把名利当作至上追求。
事实上,这些都是表面风光,一时的知足,并不能带来心灵的成长;一时的光辉,无法维持永久的秩序感。
真正的幸福,取决于人的内心。
将意识凝聚于一点,毕其功于一役,心灵始终奔向一个征途,能带来极大的充实感、满足感。
爱默生曾说:“我们对生活有种种期许,却从未真正生活过。”
明明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达成目标是迟早的事。可是,却偏偏在走向目标的途中,被旁枝末节搅扰。
做着手头的工作,脑子里想的却是晚上吃什么。
坐在电影院观影,却担心孩子没人看管,作业完不成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