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一督查组在山西太原调研发现,该市部分学校存在“变相推销‘平板+资源’,不交元孩子难进‘智慧班’”的问题。目前,太原市委教育工委已开展调查整改工作。不买平板进不了“智慧班”,类似现象并非孤例。近年来,国内多地都曾因此被点名,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更是重灾区。而种种所谓“智慧班”,教学内容与传统课堂并无二致,平板电脑不过只是辅助工具。再说学习效果,这一工具也顶多是“锦上添花”,捧个平板就“智慧”纯属强行加戏。将此作为分班标准,更是本末倒置。更直白点说,孩子能否进入“智慧班”,就看家长愿不愿意掏钱。
预测
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一督查组在山西太原调研发现,该市部分学校存在“变相推销‘平板+资源’,不交元孩子难进‘智慧班’”的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一
各位考官,考生开始答题。
看到这个题干,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看到的一篇新闻,在云南普洱市的一所初中学校,需要交元进入智慧班,而不想买平板的学生则进入普通班学习。这两则新闻,不免让我嗅到了因“财”施教的味道,用金钱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非但看不出相关学校有多智慧,反而散发着浓浓的铜臭味,这也让我“开了眼,见了世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理解。
第一点,因“财”施教,危害巨大。一方面,这样的分班方式,会给孩子传递不良的价值导向,认为钱是万能的,有钱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资源,从而形成不良的金钱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再穷不能穷教育。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会去承担平板电脑的钱,这也加重了家庭负担。而这样的分班形式,更重要的是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公平是教育的底线,对义务教育来说更是如此。而个别学校以开设“智慧班”之名变相卖货,明显违反国家规定。倘若再以此为据分配师资力量,人为设置学生平等接受教育资源的门槛,无疑是对教育公平赤裸裸地损害。
第二点,利欲熏心,多方诱因。一方面,监管缺位。这样的分班方式,和当地的教育部门脱不开关系,上级的监管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也反映出了家长维权无门,投诉无路,监督举报的渠道堵塞等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抓住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通过分班的方式来敛财。
第三点,教育公平,国之根本。我们要知道,学生也不是学校牟利的工具。对此类违规行为,政府部门必须严查狠打、常抓不懈,要形成处罚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在日常,相关监管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收费,特别是第三方服务收费的管理监督,让那些违规的学校、企业真切感受到带电的“高压线”,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渠道,让家长维权有门,投诉有路。同时,学校也要去及时地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智能化的投入,毕竟,学校才是教育公平的主要落实者。
最后我想说,不管技术怎样改变课堂形式,教书育人的内核始终如一,要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智慧教育绝非增加一块平板电脑的事,而要顺应教育规律、保持人对技术的主动理性、兼顾学生身心健康,如此方能有好效果。
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在新生家长会上介绍“智慧班”相关情况。(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一督查组供图)
解析二
各位考官好,考生现在开始作答。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教育公平,是全社会最大的公平。”分班本是学校针对不同学生情况,因材施教的重要举措。然而看到题干中部分学校根据家长是否购买平板电脑来进行分班,我既感到不解也感到担忧。针对这一现象,我想用以下三个问题谈一谈我的理解。
如此分班有何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此分班有何问题?其一,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动辄上千的平板电脑购置费用成了很多家长的负担,让原本就在辛苦工作,赚钱养家的父母叫苦不迭。一面是为了让孩子享受更好教学资源的挣扎,一面是生活重担下的咬牙坚持,成了摆在一些父母面前的选择题。其二,错误引导学生价值导向。用是否购买平板作为分班依据,会给孩子无形中灌输一种有钱就可以享受更好教育资源的错误导向。这会让学习从充实自我,成长成才的途径演变成家庭条件的角力。对于那些因为家庭条件没有进入智慧班的同学来说,会不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会不会衍生出校园中的歧视或区别对待的问题都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