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的人都知道膈下游离气体是胃肠道穿孔的一个特征性表现!
那么,这位病人有胃肠道穿孔吗?我们应该马上给他做急诊手术吗?事实上,急诊科把他送上病房,就是考虑他有胃肠穿孔,准备让我给他手术治疗的。按诊断疾病的惯例,我问完他的病史,就要给他做体检。这个时候,我才发现病人的症状和腹部体征不能一一对应。我给他检查腹部的时候,发现他没有腹部肌肉紧张、没有腹部压痛也没有腹部反跳痛。学医的人都知道,腹部肌肉紧张、腹部压痛和腹部反跳痛,就是腹膜炎的典型腹部体征。
如果他现在有胃肠道穿孔,他肯定会有腹膜炎症状,那就肯定会有腹部肌肉紧张、压痛和反跳痛。反之,如果他没有腹膜炎的症状,要么胃肠道刚刚穿孔,流到腹腔里的胃肠道内容物不多,时间很短,还不能形成腹膜炎。要么,他根本就没有胃肠道穿孔。我一直和实习医生讲,检查就是辅助检查,所有的检查,都需要结合临床表现,才能有诊断价值。
通过照X线拍片、B超这些检查,就好比人在太阳下,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影子,我们通过影子来判断这个人胖瘦与否,有没有病。由于角度的原因,影子会有失真。所以,医院里,任何检查只是辅助检查,检查单上往往会有提示:请结合临床。任何现代化的检查,都替代不了医生的思维,任何检查,只是给医生提供一些依据而己。
这位病人的腹部立位平片上提示他有膈下游离气体,这提示可能有胃肠穿孔。但是,我通过手摸病人的肚子,发现了病人体征和辅助检查(片子)的表现不相符,所以我就不采用片子提供的信息。我认为,这位病人诊断不明,我先予他对症治疗,并且,密切观察病情。过了三小时,他感觉自己的肚子不痛了。我又给他复查了一个腹部立位平片。我给他复查,拍了片子。我发现,在片子上,他的左膈下没有透亮区了。如果他有胃肠道穿孔,他不可能过了3小时就完全好了,肚子不痛了。也就是说,他肯定没有胃肠穿孔。他的腹痛原因,还是不明。因为他已经第五次因为腹痛住院了,我和他都希望能找出他腹痛的病因。那几天,我给他查了能想到的所有现代化的医学检查,查了能想到的相关化验,但是到最后,我们还是一无所获。我们对他的病因探究,毫无头绪。我也想不通,为什么在入院的时候的片子里,他的膈下,看起来为什么会有游离气体的透亮区。我多次和病人沟通,所幸他很理解医生的无奈。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常常很无奈。这几天,我经常想起不久前,一位外科医生同行的遭遇。他才37岁。半年前,他先出现便血的症状,继而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半年,他做了胃镜、肠镜、胶囊胃肠镜、CT、磁共振、PETCT、B超等能够做的所有辅助检查,就是找不出病因。他自己是医生,当然有医院和医生就诊,但是,也找不出病因。最后,因为他有胃肠道梗阻症状和便血,医生们决定给他做剖腹探查手术,说得通俗点,就是剖开他的肚子看看,他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问题?手术中,医生才发现,他的一小段小肠变得僵硬,肠壁稍微有点增厚。医生给他手术切除了这段肠管,手术后,这段增厚的小肠管病理显示为小肠腺癌。由于发现太迟了,他的疾病预后,并不好。他也知道,自己活不长。这本来就是他自己的专业范围的疾病,但是这种病,非常罕见。医生和大家一样,也很无奈。这就是现代医学的无奈。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远远还没到完美的地步,医学的殿堂里,很可能我们才刚刚入门而已。
人体是个复杂的系统,千人千面,每个人生的病都会各不相同。医学又是一个经验科学,任何病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离不开医生的学识和经验,也离不开这个时代医学发展的水平。很多时候,医生还不知道病人生什么病的时候,病人的病已经好了。
比如,内科的发热病人,往往是入院的时候诊断“发热待查”,出院的时候,还是“发热待查。”很多时候,医生还不知道病人是什么病的时候,病人已经死了。
病人来了,立马能诊断明确,手到病除,不是医学的常态。医院和医生,医院自己医生成功诊断疾病的故事,但是,医学上的成功,其实不是常态。医生对疾病的无能为力,才是医学的常态。残缺和不完美,是最真实的医疗现状。
我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医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这是古代对医学的认识。现代医学下,这种说法仍然是正确的。面对疾病,医生尽力了却不能治好病人的时候,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民,对医生是谅解和理解的。你们能够理解医生经常会有的无能为力吗?白衣山猫求打赏,买猫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