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化团队在省内率先开展内镜诊断、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新方法
10岁男孩天天觉得上课难以集中精神,因为他的注意力全部在他的肚子上。天天告诉记者,时不时会觉得肚子涨涨的难受,上课也难以专心致志,上体育课也只能坐在边上看着,心爱的足球也没法踢。天天的妈妈十分着急,她跟记者说,自家孩子有这种情况三个月了,以为是吃坏肚子了吃吃药就会好,没想到陆陆续续疼了这么长时间,成绩也是下降的很明显。
腹痛原因竟是一年前未被切掉的阑尾经过推荐,天天被妈妈带到医院消化科就诊,消化科主任张国新教授接诊后发现了腹痛的蛛丝马迹。因为张主任询问病史后发现,天天一年前有过急性阑尾炎病史,当时没有进行外科手术切除阑尾,而是进行了保守治疗,现在这种情况应该考虑为慢性阑尾炎。
随即张国新教授为天天进行了内镜下的治疗,天天经过细导管造影后发现阑尾腔粗细不均,有节段性狭窄,张教授用气囊扩张后又放入塑料支架对狭窄处持续支撑、扩张,3个月后再取出支架,阑尾就此就彻底“偃旗息鼓”了。天天终于摆脱了下腹痛带来的折磨,学习成绩也恢复了。
遇上“任性”阑尾,是“切”还是“留”?记者碰巧遇到前来复诊的杨先生和鲁先生,据了解,这两位先生均因阑尾炎症状不明显,无法及时确诊进行手术,接受了保守治疗后病情复发。张国新教授用内镜治疗的方法,用细的导管小心地插入阑尾腔后将脓液冲洗干净,再放入支架引流,减轻了患者痛苦,体温逐渐正常,血象下降。现在杨先生和鲁先生已经摆脱困扰,恢复了健康。
张国新教授告诉记者,通常典型的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在发病的72小时内,医生一般建议病人切除阑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若超过72小时,阑尾肿胀的厉害,手术风险明显加大,临床规范不允许外科医生再去冒险手术。当然,阑尾穿孔另当别论,那需要马上手术。然而,临床上往往会遇到五花八门的、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可能早期不太容易明确诊断,等诊断明确之时,已不适合手术;或者病人自己可能害怕手术犹豫不决,等下定决心之时,也已失去手术时机。此时,医生大都建议保守治疗,等下一次急性发作时再考虑手术,病人于是就有不知何时、何地会再得此病的担忧。
张国新教授介绍,目前消化团队已完成阑尾造影、冲洗以及治疗20余例,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种内镜下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新方法,为错过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机的病人快速解除了病痛,为不能明确的慢性阑尾炎提供新的诊断与治疗思路,同时为不明原因的右下腹痛提供鉴别阑尾炎的新途径。
急性阑尾炎的疼痛最初位于上腹部或脐周
很多老百姓分不清阑尾炎和肠胃炎,专家指出,急性阑尾炎的疼痛最初位于上腹部或脐周,酷似胃痛,并可伴有轻度恶心。这时是急性阑尾炎的最早期表现,极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胃病。由于这种早期的上腹部或脐周痛是通过内脏神经传导的疼痛,所以患者往往不能准确地指出疼痛部位。在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后,疼痛转移并至右下腹并固定下来,疼痛为持续性,并逐渐加重,也有可能在持续性疼痛基础上阵发性加重,大部分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可以忍受。急性阑尾炎初发病时一般体温正常,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高热较少见。病人右下腹有压痛及反跳痛,一般来说右下腹反跳痛的程度直接反映了病情程度,如反跳痛轻微,则病情也较轻,相反,可能病情较重,甚至出现了穿孔。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送医治疗。张国新教授指出,急性阑尾炎一旦诊断明确,除了传统的手术治疗外,现在又多了内镜下治疗的新方法,尤其对于儿童,如果没有穿孔的危险,可能内镜治疗更有优势。
(供稿:侯雨萌倪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