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医生,听说你这里可以做儿童胃镜”,我抬头看一下,是一位30多一位妈妈,虽然佩戴口罩,但我感觉还是声音中带着有点焦虑。我问:“为什么要做儿童胃镜?”,她拿出了一大堆病例资料,然后一五一十诉说孩子腹痛病史。这个孩子腹痛情况到底如何,我先做一个简单的病史梗概。
一
病史梗概
这个男生,10周岁,小学3年级,反复腹痛3-4年,开始家长也没有重视,腹痛以剑突下为主,脐周偶尔,伴有恶心,呕吐,同时伴有严重排便困难,喜欢呆在卫生间,排便时间很久,没有发烧,皮疹,没有头痛症状。家长为什么开始没有重视,她的理由是孩子在装病,可能脑子有病,我仔细看了病例,孩子因为腹痛症状,反复就诊,甚至连续用了“奥美拉唑,麦滋林”一个月时间,好像没有效果,曾经做了幽门螺旋杆菌菌是阴性,腹部超声也阴性。
二
在诊室交谈过程
妈妈说“他的腹痛大多数在每个星期一,周末好好的”。我问“会不会读书压力比较大”。她接着说“我们没有给他压力,基本要求就是能去学校好好读书”,家长轻描淡写的描述。但是她补充了一句:“他很喜欢打游戏,时间很长,有点成瘾。”
我问孩子“妈妈会经常因为你打游戏而责备你妈”。孩子没有开口,点了点头,抬头看了妈妈一眼。我说“你们之间会不会因为这件事而闹得亲子关系很紧张?妈妈嗓门高了八度回答“是的,因为如果不阻止他打游戏,他完全没有自控能力。”
这时候我我意识到问题没有做胃镜这么简单。我说胃镜需要安排在星期三上午。妈妈说:他需要去读书。我说“对于孩子一辈子学习时间来说,3天真的不算长”。我问孩子爸爸干什么工作,她说搞运输,我想是比较忙的。妈妈也没有时间陪孩子住院,只能老人陪他,因为她在开店,很忙,没有周末。我说:他还是一个孩子,需要你们陪伴,应该要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现在山花烂漫,不应该周末和孩子爬爬山,晒晒阳光,这样也可以转移长期游戏注意力。虽然家长戴着口罩,但是我还是能感受到家长面部抽动一下,眼角红红的,但她尽量在控制她的情绪,可能我这句话戳中了家长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我对家长说,你有错的地方,我觉得有必要勇敢对曾经责骂孩子言行道歉。这时我特地摘了孩子的口罩,一位眉清目秀的男孩,非常帅气,我说孩子,在应该好好读书时期,不好好读书,以后会吃更多苦,爸爸妈妈也不容易,你说是不是,孩子也觉得我讲得很有道理。在谈话过程中,孩子和我互动还是比较好,我想在家长和老师和医生帮助下,应该还是很有希望,纠正游戏上瘾。
父亲很忙,母亲很忙,孩子什么时候能感受到他们的爱吗?给他物质就是爱吗?这样家庭环境的孩子不迷恋手机,不成瘾游戏也难。我建议妈妈还是换份赚钱不多工作,有周末甚至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最后妈妈答应换份工作,比较孩子心理健康来说还是值得的,她似乎意识到到陪伴对孩子真的太重要,孩子也答应好好读书。
三
反复腹痛便秘是啥病?有可能这个男孩,到时候胃镜也没有特别病理性改变,甚至肠镜也没有特别问题,但是必须检查,才能考虑功能性胃肠病———脑-肠互动异常。
1、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胃肠疾病,其特征为慢性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但无明显病因。可能因为胃肠道运动异常、存在肠道内脏传入神经的选择性高敏感性、粘膜慢性炎症、肠道菌群紊乱、心理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参与。
2、一项研究通过有肠易激综合征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发现,和对照相比,存在胃肠道症状患者存在更多心理应激事件。
3、另一项研究发现,肠易激的患者比对照更常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和躯体化症状,甚至睡眠障碍。
看似躯体症状(慢性腹痛、腹泻、便秘等)有时可能是心理问题的外在表象而已,真的吃点胃药就能好吗?再看看病史概况,能诊断肠易激综合征吗?
诊室外的门被敲得很响,”柯医生,怎么回事?!一个病人看这么久?我们等了半天啦。”我才意识到我花了很上时间在和他们交流,马上回答“不好意思,这个病人需要更多一点时间,马上结束,让你久等了。”
诊室故事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和分享,点“在看”,说不定你可以帮助到你身边朋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