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体检很重要,一定要重视,切莫“因小失大”;治疗无小事,处处要小心,避免“功亏一篑”。案例起始情况
患者男性,62岁,因“中上腹闷痛数日”就诊,有二十多年慢性胃炎病史,无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史,曾有四十多年吸烟史,现已戒烟一年,偶有少量饮酒。某日开始感觉腹痛,持续数日不缓解,无其他伴发症状和体征。患者可能得了什么病呢?下面一起看看这个病例故事的具体情况。病例详情
一天晚餐后,小邓接到远在老家的妈妈的电话。“爸爸最近胃病又犯了,医院开了些药。”妈妈说。“爸爸胃病几十年,每一两年就发作,反反复复,看来这是又一次发作了?”小邓寻思着。可电话那头的妈妈又说不是,开始支支吾吾:“等一下,等你爸走开了我再跟你细说。”过了一阵子,妈妈跟小邓说:“你爸腹痛了好几天,虽然不是很剧烈,但比以前要明显。医院做了B超,发现肝脏有8cm左右的占位,说可能是肝囊肿,但也不排除其他情况,医生建议做CT进一步诊查。”听到这里,小邓不禁心里咯噔一下:如果是肝囊肿,一般问题不大,但如果是肝癌呢?知识小贴士:小的和没有症状的囊肿做好定期复查、随访即可;如果体积较大或已经出现一些症状和影响,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肝癌发病率在整个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五,死亡率更是高居第二位。虽然腹部彩超是比较适合的初筛项目,但往往由于精确性不足,需要通过CT等进行进一步确认。电话里,小邓催促妈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过了几天,患者入院后做了进一步检查。甲胎蛋白(AFP)在正常范围,但另几项肿瘤标志物CA19-9、CA等异常,特别是CA19-9超过正常的好几倍。不久CT的结果也出来了,果然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医生几乎已经确认肝脏上有肿瘤,而且还是恶性肿瘤。这个结果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给小邓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打击。父亲刚退休几年,还没过几天好日子就出现了这样的不测。1没有肝炎、很少喝酒,为何会得肝癌?在中国,导致肝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乙肝、丙肝等病*性肝炎,而小邓的父亲从无病*性肝炎。肝癌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酒精。患者平时虽然也喝酒,但不论是剂量还是频次都不多,属于偶尔饮酒。那为什么还会得肝癌呢?原发性肝癌主要可以分为肝细胞癌(HCC)和胆管细胞癌(ICC),前者就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称作的“肝癌”,占整个肝癌的85%左右,而ICC只占到10%左右,属于相对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而小邓父亲患的就是ICC。这种肝癌很多人都并不太了解,我国尚无全国性ICC的发病资料。有材料显示,我国的ICC患者总数占据全球的一半以上,约90%发生于55-75岁。尽管ICC是相对少见型肿瘤,但自年至年这30年间ICC发病率已从0.32/10万增至0.85/10万,增长了%。ICC的临床特点是早期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迅速、恶性程度高等。其常见症状与多数肝恶性肿瘤相似,表现为原因不明的乏力、食欲缺乏、盗汗、恶心、腹部胀痛及腹水等。更为头痛的是,它的发病原因至今并不是非常清楚,一般认为和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硬化症,以及血吸虫等寄生虫疾病因素有关。小邓的父亲小时候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的确出现过一些寄生虫的泛滥,但是其本人是否发生过寄生虫的感染,已经记不清了。毕竟时代久远,当时的卫生条件也比较落后,没有办法再去考究。2肿瘤成功切除,瘤体达8cm!此时更棘手和关键的不是探寻原因,而是怎么更好地去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这才是当务之急。ICC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和转移机制并不明确,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十分有限。根治性手术是目前唯一能够治愈ICC的方式,但因早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大多已处于进展期,根治性手术率低,且现缺乏效果明显的化疗方案。这个病例正是这种情况,发现时瘤体已经达到8cm。患者平时身体状况尚可,但偏瘦,营养状况并不是非常理想。虽然没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基础性疾病,整个身体素质并不算非常好,再考虑年纪因素,所以进行手术也是放手一搏的决定。手术很快如期开始,小邓的家人在手术门口焦急地等待着,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终于,小邓父亲从手术室被推了出来,整场手术持续了八个多小时。切除下来的肿瘤,足足有八九公分。小邓一家人感到非常吃惊,又感到无比的后悔。两年前,小邓曾建议父亲去做一些体检,因为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做过体检。但是,小邓的父亲一直没有答应。这一拖就拖出了重大疾病,还误以为是这几十年的老胃病又发作了,其实却是来自于旁边的器官肝脏。第二天,小邓父亲终于慢慢地苏醒过来,被工作人员推回到了普通病房,这个时候,家人悬挂着一颗心,总算是松了一口气。3功亏一篑!严重并发症“夺命”手术之后的康复非常重要,熬过这一段时间顺利出院就是小邓一家人最大的目标和希望。手术之后,患者需要进行流食,但一晃过去了好几天,小邓的父亲感觉肚子总是鼓鼓胀胀的,没有什么食欲。吃点东西,就顶的难受,还容易吐出来。这个时候医生就觉得不是很正常了,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发现,小邓的父亲原来是出现了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胃瘫。胃瘫是一种见于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出现这种情况之后,会影响到正常的进食,因为食物并不能顺利地进入到小肠进行消化吸收,会给患者的营养状况带来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整个疾病的康复。医生赶紧采取了一些相关措施进行治疗,但是半个月后,小邓父亲的胃瘫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和解决,这可把一家人又推到了一个深渊。在尝试过了针灸、红霉素、抗酸药、胃动力药等一系列的相关药物治疗之后,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只能每天通过肠外营养进行患者的营养支持,同时进行胃减压引流。每天的引流量很多,达到了近mL。小邓父亲变得越来越虚弱,终于后来发生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3天后就撒手人寰......4什么是胃瘫?该如何防治?胃瘫的正式名称应该叫作胃排空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排空延迟,也是腹部手术的并发症之一,总体发生率并不是很高。胃瘫常继发于胃大部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外科手术,原因很可能是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而使胃肠交感神经抑制性活动增强,是产生胃瘫的主要原因。也可继发于某些疾病,比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代表就是糖尿病。此外,其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迷走神经损伤、感染、药物、情绪等都可能影响胃瘫的发生和发展。出现胃瘫后,最显著的症状就是食物不能顺利地从胃往下运输到小肠里,继而出现腹胀、呕吐,呕吐量往往非常大,通过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等检查一般可以比较容易的判定是否出现了胃瘫。如果发生在重大疾病、体质虚弱的患者身上可造成极大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治疗方面以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等营养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如使用促胃动力药物西沙必利、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手术治疗方法需慎用。从这个病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相关的启发。针对一种只能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特别是严重疾病时,我们还是需要尽可能做好准确、详尽地评估以判断手术风险和收益的权衡。如果只考虑到单纯手术本身是否成功,是否可能会忽略了一些并发症和可能性的意外呢,这样最终带来的结果也可能是不理想的,而这也并不是我们医务人员和家人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1]孙备,许*,周尊强,等.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8).-46.[2]王永岗,张汝刚,张大为.27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4(4):-.[3]何建苗,蒲永东,曹志宇,等.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3(8):-.[4]全竹富.手术后胃排空障碍[J].肠外与肠内营养,,13(1):58-61.[5]何洪伦,邓绍庆.腹部外科与单纯动力性胃排空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6(05):-.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东垣
本文审核:徐医院肿瘤内科责任编辑:Sharon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