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岁的福建男童小*和7岁的小王(化名)因腹痛、呕吐、皮肤*染近一周,先后医院外科就诊。
经过彩超、MRCP检查后,医生发现两个男童的胆管明显扩张,诊断为胆总管囊肿。医院立即组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消化科学术主任邓朝晖,联合我院普外科、消化内科、影像科等进行多学科会诊(MDT)。经过讨论,虽然这两名患儿的年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结果不尽相同,但可能同属一种疾病——胰胆管合流异常。
科普一下:
胰胆管合流异常是一种胰胆管先天畸形,极易形成胰管、胆管结石,进而发生胆管炎、胰腺炎,且该病与胆系肿瘤的发生息息相关。
目前外科多选择腹腔镜下探查,如诊断明确可行扩张胆总管囊肿+胆肠Roux-En-Y吻合,相对于儿童来说,该手术操作较复杂,创伤大,术后可合并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医院MDT专家组提出,可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扩张胰胆管、减轻梗阻,达到减少复发等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ERCP手术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在成人胆胰疾病群体深受欢迎。但儿童解剖结构管腔相对狭窄、肠管壁更薄,更易出现操作失败及并发症发生,因此,儿童ERCP操作更复杂,难度更高,这也限制了ERCP操作在儿童群体中的开展。
沪闽专家联手,不用开刀,救治了两个小患者
为了帮助患儿,邓朝晖主任立即联系我国ERCP手术顶尖专家——上海中医院龚彪教授,准备对小*和小王实施ERCP手术。
龚彪和邓朝晖教授详细研究患儿病情之后,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并携带ERCP团队飞往福州。6月27日,在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普外科、麻醉科、DSA室等多个科室的充分准备和团结协作下,两位专家为两名患儿先后施行ERCP手术。手术分别只花了30分钟和15分钟。术后复查患儿血淀粉酶、肝功能指标逐步恢复,患儿肚子不疼了,术后第二天就开始进食,快速恢复了往日的活泼状态。
龚彪教授介绍,ERCP是一项高难度的内镜操作,ERCP操作的医师往往需要经过多年学习和经验积累。长期以来,受限于儿童ERCP的高难度、高风险,限制了儿童ERCP的开展。龚教授是国内较早开展儿童ERCP的专家,20余年来在儿童ERCP操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让部分胆胰疾病患儿免受外科手术之苦。
自从年福建-上海两地合作共建医院以来,医院已从学科成立迈入学科建设的实质性阶段,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这两台手术医院中首次开展ERCP治疗儿童胆胰疾病,为我省广大胆胰疾病儿童提供有效无创的治疗,进一步提升了福建儿科内镜诊疗技术水平。今后,福建胆胰疾病儿童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水平、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