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早教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宝宝的早教运动,如何开发宝宝的运动能力,如何避免错误的动作呢?下面为大家总结运动早教中的一些问题。
你该知道的幼儿运动早教常识
现在的中国父母越来越重视早教。对于低龄宝宝来说,运动是早期教育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内容。
早期运动让孩子受益终生
应尽早带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这会使孩子受益终生,这些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促进身体生长,增强体能和耐力;促进大脑、骨骼、肌肉发育,维持合理肌肉和脂肪比;培养优秀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有助于血压和血胆固醇保持在正常水平;培养乐观精神,减轻压力,减少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增强注意力,预防多动症。
不同年龄宝宝适合不同的运动
婴儿的运动发展一般按照从上到下、由大到小、由近端向远端的原则进行。一开始动作是不准确的,逐步形成精细的动作。各年龄阶段的侧重点如下:
0月~2个月:视听训练、俯卧抬头、被动操练习等。
3个月~4个月:俯卧抬头半小时、翻身、抵足爬行、平衡训练、手口眼协调性训练、抓握训练等。
5个月~6个月:坐位训练、爬行训练、主动抓握训练等。
7个月~8个月:手膝(足)位爬行训练、翻身坐起、拾取动作训练等。
9个月~10个月:扶站训练、蹲起训练等。
11个月~12个月:站立、行走练习等。
13个月~15个月:站立、独立走等动作的发展。
16个月~18个月:攀登、掌握平衡等动作的发展。
19个月~23个月:稳步行走、跑步、攀登楼梯等动作的发展。
24个月~31个月:单脚站立等平衡性要求高的项目。
32个月~36个月:单脚跳跃等需要较大力量的动作。
36个月以上:翻滚、走平衡木、抛物、接物、旋转、跳绳、跑步等动作的发展。
孩子运动能力发展有4个递进阶段
第1阶段:从出生到2岁半。主要是基本的运动机能形成,如爬、走、抓、打、推、眨眼、摇头、说话、做各种表情等。这些将成为孩子智能,体能发展的基础。
第2阶段:从2岁半到5岁半,也叫早儿童期。孩子具备跳,跑,踢,抛,接,滑动,转动等最基础的运动机能。这些看似很简单的动作,是孩子运动能力和智力正常发育的重要基础。
第3阶段:6岁~10岁,即晚儿童期的过渡性机能运动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参加到各种儿童体育运动中,如儿童足球,篮球等。
运动项目与成人项目不同,其竞技性,激烈性不是很强,但可为孩子运动机能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
如在足球运动中,孩子的跳、跑、踢、抛、接、滑动、转动等能力,可以得到综合运用和发展,使手,眼,脑,四肢,肌肉,神经,心理得到平衡发展。
第4阶段:10岁以后,是特殊运动机能发育阶段,即培育特殊运动才能阶段。
把握好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以下是美国国家运动与体育教育协会(NASPE)的指标:
学步儿(2岁~3岁):每天需60分钟非组织性的活动,即蹦蹦跳跳,在公园玩耍等;再加30分钟规划性的运动,如跑步、骑脚踏车等。
学龄前(3岁~5岁):每天需60分钟非组织性运动和60分钟规划性运动。
2岁以内的宝宝目前尚无官方运动量标准。一般情况下2岁内的宝宝睡眠较多,运动上以游戏互动和爬、立、行为主。
宝宝运动要避免犯这些错
一是运动过于单一。孩子的运动应注意全面锻炼,使身体匀称健康发展,既要安排有效增强下肢和内脏机能的活动,又要安排有强健上肢和躯干的锻炼,不能单一化。
二是运动量不合理。运动量过大,不仅不能健身,反而有损健康。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宝宝应有不同的运动量标准,依据宝宝体质状况进行适量运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选择运动违背孩子个性。对好动的孩子,宜选择较激烈的运动项目,经常到开阔的地方,让他跑、跳、甚至打滚。对内向、喜欢安静的孩子,宜选择较平和、安静的项目,如进行搭积木、讲故事等游戏。
四是不顾及孩子的身体情绪状态。不顾及孩子的情绪状态易导致反抗与叛逆。家长应在孩子睡好、吃好、情绪饱满的状态下选择比较激烈、活动量大的运动游戏,如翻身、捉迷藏、跑、跳等。
在孩子感觉困倦、身体不适或情绪不佳时最好选择安静平和的游戏,如说歌谣,做拍手游戏等。
五是不注意运动环境和卫生。孩子的肺部发育尚不完善,不具备成人的抗污染力,如果环境污染严重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损害。另外,孩子的免疫力、心肺功能等与成人相差很大,气候冷暖、空气干湿、阳光强弱等有可能对其造成伤害。
六是不讲科学,盲目蛮干。剧烈运动前不作准备活动,易造成肌肉、关节、韧带损伤,可出现岔气、腹痛等。运动结束后也应该进行整理放松活动。
运动防护很重要
儿童运动比成人相对复杂,需要更好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加之,孩子本身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儿童在运动中受伤的几率大大高于成人,因此要做好防护。
一是要进行安全防护意识教育。可通过语言提示、动作示范或共同体验等方式培养其运动安全防护意识。
二是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选择合适的鞋子、服装及专业护具等。
三是监护人要在现场监护。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