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胃肠道内有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人体形成了稳定的共生关系。人体肠道菌群种类约有~1,种,~个[1]。肠道菌群按功能可分为三类:益生菌、致病菌和条件性致病菌[2]。
研究发现,人类多种慢性病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包括1型糖尿病[3]、炎症性肠病[4]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5]等。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益生菌是指服用一定数量后能够对机体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可以发挥多种益生功能,如抑制致病菌、增强肠道屏障、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合成活性代谢产物、调节机体免疫等[6]。目前使用的益生菌主要为乳酸菌,如乳杆菌和双歧杆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芽孢杆菌、肠球菌和酵母等,多来源于肠道、发酵食品及口服益生菌制剂。
然而,益生菌制剂在临床使用存在超适应证、超年龄、超给药剂量、超给药频次等问题,多数益生菌虽有研究,但缺乏更多高质量及大型临床研究,并且厂家未能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因此,日后益生菌领域需更多的临床研究,并且应建立益生菌应用信息数据库、完善药品说明书信息,从而规范和推广益生菌的临床使用。
IBS是一种肠道功能受损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为9%~16%,女性发病率略高。在没有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腹痛和排便异常是IBS的主要症状[7]。目前肠道微生物群和IBS的关系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