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了解人体生理结构,
准确实施刮痧、拔罐术
中医学把人体结构分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三大部分。其中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气血津液由脏腑活动生成,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供给肌体维持生命的需要。我们只有了解了人体的基本结构,才能正确的实施刮痧及拔罐术,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
一、人的五脏六腑
我们经常说五脏六腑,那么,你知道什么是五脏六腑吗?你了解五脏六腑与刮痧、拔罐有何渊源吗?
五脏六腑
所谓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上的名词,在我国已流传了几千年。通常情况下,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类。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它们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形成五大系统。
事实上,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
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众所周知,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血液通过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搏上反映出来;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小肠位于腹腔,通过胃消化后的水谷进人小肠,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排除其精粕。小肠有了问题就会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大小便异常,如腹痛、腹泻、少尿等症状。
心与小肠互属表里,心属里,小肠属表,心之阳气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如果心火过盛,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现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
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协助脾胃消化食物。肝开窍于目,肝脏有病常会引起各种眼病。
胆附于肝,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分泌来的,“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性。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常需肝胆同治。
脾胃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输水谷精微,以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此外脾还有统血、主肌肉的功能。胃主要是消化食物。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
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
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如果肺气不足,则可出现身倦无力,气短自汗等症状。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可促进小便通利。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泄槽粕,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肺气肃降则大便传导如常,粪便排出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反过来也影响肺气的肃降。
肾主要功能是藏精,所谓“精”一是指禀于父母之精,称为先天之精,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本;一是指来源于脾胃的水谷之精,称为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藏命门之火,命门之火不足,常导致全身阳气虚弱,发生各种疾病。肾主水、主骨、生髓,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摄,就会出现小便频数,遗尿或失禁,肾虚气化不利,则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肾与膀胱构成表里。
三焦也是人体六腑之一。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而是指人体部位的划分,即膈肌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膈肌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等。
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人体的气化作用与水谷的运行通路。这些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肺脏宜发卫气,散布津液,脾胃运化,肾与膀胱调节水液和排泄尿液等几个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而不是指单一脏腑的功能。
易师兄健康专家提示: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