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有句俗话:“佛也有火”,原意是指某一件事情实在太令人生气了,就连泥登木雕、笑口常开的佛像也会被惹火的。其实就单从字面上来解释,也是符合实际的,佛也的确会发脾气,只要他是活佛,喜怒哀乐,人之常情。
发脾气只不过是其中“怒”的比较强烈而短暂的表现而已,它包括愠怒、愤怒等,最强烈的就是暴怒。其他如喜、乐、哀和惧怕等情感,也常常有较为强烈而短暂的表现,如欢喜若狂、痛不欲生、极度恐惧等。
所有这些情感的强烈而短暂的表现,心理学上统称之为激情,这是情感表现的基本形态之一。激情常常是由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所引起的。
人生在世,经常会碰到一些对自己、对集体、对人民、对国家有特殊意义的事情,因此激情是会经常发生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发脾气就是不对。
更不能简单地说,哪种激情本身是好的,哪种激情本身是坏的。对自己所犯错误,非常痛恨,可以引导人去痛改前非;对敌人的侵略行为,无比愤怒,可以推动人去冲锋陷阵,奋不顾身。
这些激情都是必要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顾场合,不顾对象,些微小事就随便发脾气,是有害的,这样常常会伤害友谊、影响健康,妨碍工作和学习。
比如,当生气时,马上想一下,这样发脾气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冷静地想一想,是会有好处的。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劝告那些刚愎自用、喜欢争吵的人,在说话之前,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这对于缓和激情是有益的。
林则徐在自己的书房里挂上一个匾牌,上书“制怒”二字,时刻告诫自己要节制自己的激情,很值得那些容易感情冲动的青年同志们学习。
闹情绪,也像发脾气那样,谁都经历过。只是有的人多闹些,有的人少闹些而已。上面说过,喜怒哀乐,人之常情。这些“常情”,除了常常以激情那样强烈而短暂的状态表现出来外,又常常以微弱而持久的状态表现出来,这种状态称之为心境,从心理学角度看,心境是情感表现的另一种基本形态。
如通常所说的,心情舒畅,朝气蓬勃,或者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等等就是。闹情绪就是属于郁郁寡欢的心境。那种闷闷不乐,闹情绪好不好呢?当然不好。
心境这种情感状态,不是在燃短时间内对特定对象发生的,而是指向一段较长时间的全部生活,使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披上一层情滤的纱巾。
如果心境好,就会事事称心如意。好像花儿是为你而开,鸟儿是为你而唱,天上的彩虹也好像专门为你而绘制的,生活工作都觉得特别富有情趣。可是如果一个人经常闹情绪,就是说经常处于抑郁、哀伤、忧虑、沉闷的心境中,就会对什么人也不称心,对什么事也不如意,学习乏味,工作无趣,提不起精神来,身体也会搞坏。
我们不要动不动就闹情绪,特别是不要长期处于抑郁的心境之中,而必须使自己经常保持乐观、愉快、豁达开朗的心境。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很微妙的。成绩的优劣,工作的顺逆,事业的成败,可以引起各种心境;健康的好坏,天气的晴晦,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以成为某种心境的原因。
当我们出现不好心境的时候,最好冷静地去追思一下,我找原因,对原因作个客观的分析,作出正确的理解,给予合理的解决,这样可以有助于心境的转变。心境的发生,有时象是无缘无故似的,其实总有其原因,找出原因,解决心灵深处的症结,就可能由苦闷转为快乐。
最根本的一点是树立革命的人生观,有了这一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会愁眉苦脸,碰到多大的挫折,也不会垂头丧气。人生的道路难免不是崎岖的,在这崎岖的道路上,心境愉快的人,展望前途,总是充满了阳光和希望。热心肠,这也是谁都曾试过的情感状态,只是指向的对象各有不同而已。
热心肠是一种情感表现,是属于那种深厚、稳定、强烈而持久的情感表现形态。心理学上称之为热情。热情是强烈的,但不象激情那样缺乏稳固性和深厚性。热情是持久的,但不像心境那样微弱,而且持续时间更长,甚至可以持续终生。热情总是与有明确目的的行为联系着的,常常使人做出对自己、对别人、对集体、对祖国有一定意义的行为来。热情在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没有爱劳动的热情,不可能坚持艰苦的工作,没有爱祖国的热情,不可能与敌人作生死斗争,没有爱科学的热情,不可能努力钻研,没有对少年儿童的满腔热情,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一般来说,热情是好的,但是如果热情指向于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无关的甚至有害的事情上去,那就不好了。
比如有的人热衷于沽名钓誉、损公利私,沉迷于腐朽的生活方式,这些人只能成为品质低劣的人。上面我们只是对情感表现的几个基本形态,约略地作了一点描述,如果从情感的内容,或从情感的品质,情感的数能等方面去分析,又可以有许许多多的种类,又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描述。
要有高尚的情操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人们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都有高尚的情操。什么是高尚的情操?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憎恨,就是高尚的情操。
对真与假的情感,是指人们在探索有关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知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情感,如发现新原理、创造新产品改进新技术所产生的兴奋和愉快;碰到困难,出现问题所产生的困惑和疑虑;寻到了答案,懂得了道理所产生的轻松和喜悦等等。
理智感
这样的情感,心理学上称之为理智感。自古以来,凡是对人类文化做出贡献的人,都是有强烈的理智感的,被马克思称之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句名言:“我爱吾师,我尤爱真理”。他就是怀着强烈的求知热情,不为他老师的思想所羁绊,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真理。
他师出柏拉图,只但对柏拉图爱而不迷,尊敬而不因袭。他对真理的热忱和尊重,使他对柏拉图的思想和学说有所扬弃,有所突破,对古代哲学和科学的发展给予巨大的影响。他的名言,至今仍为一切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向往进步的人的座右铭。被恩格斯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弗兰西斯·培根,一生热情地追求真理,连生命也献给了科学实验,他是在一次冷冻防腐的科学实验中因受风寒而逝世的。
他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总结成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既是对中世纪专制主义蒙昧主义的挑战和批判,也是对长久以来人们无所作为的宿命思想的猛烈冲击,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地探求,勇敢地开拓新的未知领域。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传说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沉迷于科学的故事。
他为了弄清*是否由纯正*金制成的,日夜思索,忽然从自己坐进浴盆使水溢出的现象,想出了浮力比重原理,从而解决了*金质纯度的重大难题,他当时高兴得简直像疯了似的,连衣服也没穿好就跑上街去,高呼“发现了!发现了!”这真是强烈理智感的典型表现。
知识有真有假,有益有害,有的有用,有的无用。只有对于真理的崇尚,对于谬误的鄙视,对于有益的维护,对于有害的摒弃,对于科学的热爱,对于无知的焦虑,对于真知的愉快,对于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的厌恶等情感,才是高尚的理智情感,也只有这样的理智感才成为高尚情操的一个方面。
相反,那些热衷于宣扬迷信,专门到宗教教义中去寻找“真理”,像中世纪那些“大学者”那样争论针尖上能站多少个天使,以及现在那本《众神之车》的作者丰·丹尼肯那样,拼命去为“圣经”中的神话寻找事实根据,吹嘘与证明“圣经”的“科学原理”等等一类情感是龌龊的,至于那些热衷于捏造假“科学”以骗人,研究伪知识以害人,更是情操卑劣了。
高尚的理智情感对于学习和科学研究有积极的作用。追求真理的热烈情感,可以推动人们到宏观世界去探究宇宙的奥秘,深入微观世界去寻找物质的新元素。有浓厚求知欲的青年,才能破除迷信,坚持真理,刻苦攻关,日夜不懈地学习、思考、探索。报载北京市的青年,现在兴起一股“学习热”,全市有四十六万人在业余大学、电视大学、业余中专和各类文化补习班学习,还有很多人是在家里或工作单位刻苦自学的。
由于人们热心于学习,所以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都发生了变化,过去那些吊儿郎当、满嘴脏话、描眉抹粉的人,现在少了。这就是高尚的理智情感及其社会效能的具体表现。但是高尚的理智情感还必须与高尚的道德情感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什么是道德情感?这是对于自己和别人的思想言论、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所产生的情感。这是一种对于社会生活中的善与恶的情感。
例如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英雄十分景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模范十分崇敬,对于侵犯祖国的敌人十分愤怒,对于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行为十分憎恨等等,这些叫做爱国主义情感。又如自己能为集体做点好事而感到快慰,看判别人损害集体利益而忿慨,这些叫做集体主义情感。
此外对劳动的责任感,对工作成绩的光荣感,对民族的尊严感。以及革命的人道主义等等,都属于道德情感。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善恶标准,因此人的道德情感在性质上也是有区别的。只有那些真正符合无产阶级善恶标准的清感,才是高尚的道德信感。我们的革命先辈、英雄烈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这就是高尚道德情感的典范。
组成高尚情操的,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情感--美感。美感是对于各种自然事物、社会现象、艺术作品以及人的行为品质是否符合审美要求而产生的情感。对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称羡,对色恶湖的图画与旋律幽雅的乐曲的欣赏等等都是美感。美感,这是关于事物的美与丑的情感。
美丑的标准,各人有所不同,所以美感的性质,各人也有相异。但是,只有那些对于健康的、和谐的、欣欣向荣的、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事物,以及对有利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象,产生美的感受的情感,才是高尚的美感。
相反,那些意欢靡靡之音、颓废艺术以及向往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的情感,则是低级的、卑贱的、庸俗的审美情感,这种美感是丑的。高尚的美感,在人生中具有重大意义。
如果一个人缺乏美感,他的精神将是空虚的,生活将是枯燥的,工作和学习将是无精打采的,行为是粗野的,这样的人,一生就像是处于一片枯寂的荒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