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原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不要让坏人伤害了你的善良,培根谈善与性
TUhjnbcbe - 2023/2/14 23:19:00

我认为“善”的意思就是造福于人的意向。希腊人称之为慈善,时下通用的“人道”一词表达“善”意思略嫌不足。“善”我称之为习性,而“性善”则是倾向。在一切精神的高风亮节中这是最伟大的。因为它是神的品格。--培根《谈善与性善》

一、善心与善行,孰重孰轻

善良是一种施与的本质,与自私互为对立,培根认为“行善的倾向印在人性的深处”,也就是说“善”是人性的固有性质,即使不加以教育的引导,也不阻碍“善”的本性发挥它对人行为的影响力。所谓悲悯之心,大概即为所指。

而且千万当心,不要只图画像却把原物砸了。因为上帝已把爱造成了原物,爱人只不过是肖像。--培根《谈善与性善》

培根提醒我们要注意“善心”与“善行”的关系。心中存有善念乃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没有善心的慈善,就像是无本之木,不过假借“善”的名义,各行其实罢了。“善心”是培根所指的“原物”,“善行”则是“肖像”。不当的行为,将出现“原物弃毁,图像登堂”的荒谬景象。

培根随笔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15.5购买

二、善为本性,恶亦如此

培根也注意到了人性中的另一面,即“作恶”的本性,这是培根见解的高明之处。人之初的性善、性恶的争论,被培根兼容并蓄了。

不仅有一种受正理指引的行善的习惯,而且有些人甚至在天性中就有一种行善的倾向。如同另一方面,有一种作恶的天性一样。--培根《谈善与性善》

基于这种认识,培根的观点变得更加客观,他提醒我们注意一件事情:行善固然是人性中的光辉,但施与救助时却要看对象是谁,如果毫无原则舍己为人,可能会使得自己身处困境。究其原因,正在于人性的恶意,受恶意的驱使的人,非但不会感激别人的帮助,更有可能倒打一耙,将施与者卷入漩涡。

努力向别人行善,但不可照别人的脸色行事,因为那样做只是柔顺随和而已,而这种表现恰恰捆住了老实人的手脚。--培根《谈善与性善》

在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中,这种人性的恶,被放大到令人不寒而栗的程度。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那么善良。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我当初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的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以后,我再继续恨你。--东野圭吾《恶意》

东野圭吾:恶意(版)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27.9购买

在《恶意》的故事中,善良的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三番两次帮助他的中学朋友野野口修,然而他的善意却选错了对象。野野口修憎恨命运给予日高邦彦的一切,对于这位朋友的帮助,更是在野野口修的心上扎入的钉子,这种恨意最终发展到了存心积虑要干掉对方的程度。在野野口修看来,要对方性命是远远不够的,要毁掉日高邦彦一生所累积下的名誉,所谓杀人诛心,不过如此。当被问讯动机时,野野口修说:“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是啊,如果说善意无从而来,那么恶意的发端,又何必有什么原因呢?不过是本性使然。

三、存善心,择善行

为恶之人会利用善良之人的善心,损害他们的利益,而善良的人若是天性迂腐的话,无疑会助长为恶之人贪婪、无耻的本性。

此种善意施与恶人的结局,若只是“肉包子打狗”,也就是蒙受损失,长点教训,倒也算不得什么。但若真遇见心术不正之徒,非但毫无感激,反要攀附害人,则让人愤怒,更会凉了世人的从善之心。

诚如培根文章中所指出的:不要因为行善而捆住自己的手脚。在施于爱心之前,大体还是要辨明受助者的真伪好歹的。如果发现对方不过是个无赖的话,也应及时停止毫无意义的帮助,主张自己的正当利益。牺牲自己,虽契合神性,但除非必要,不要做竭源济流的事情。

培根认为行善源自于善的内心,施与不过是一种途径,如果叫善心反被行善之举捆绑,那不过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一种错乱的因果关系。好比在西方世界的法律框架中,致力慈善事业的富翁们,可能仅是在行使优化资产配置的手段;又比如在捐款时,总有人急于列出明星捐款排名,计较谁没有参与捐献,当知从捐助金额多少去判断爱心大小,实在是可笑之举,不过是一种道德的绑架。

因此,我们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心善乃是本源,行善只是途径之一。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地保有本性中善的部分。这种心善,是不能够通过施舍多寡来评判与衡量的。从心怀善念出发,去造福世间,在施行善意时,分明对象;出手相助时,量力而行。

四、心有所向,止于至善

宗教的信仰使培根相信有彻底的善,他称之为“神的品格”,这种神性是一种完全的奉献,如同释迦牟尼割肉喂鹰的故事的呈现的寓意一般。培根行文并非否定完全的善意,恰恰相反,完全的善应当成为人生的追求,如同对光明追求。所以培根在《谈善与性善》的结尾列举种种善的方式,以此结尾:

然而,至为重要的是,如果他有圣保罗的至善,他为了拯救自己的兄弟而受基督的诅咒,那就表明他具有不少神性,与基督本人有一种契合。--培根《谈善与性善》

五、结语

《谈善与性善》中引用了《圣经·新约·马可福音》的一个故事:

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我当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他对耶稣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圣经·新约·马可福音》

培根辩证地说:“‘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并且跟我走。’然而,除非你跟我,千万不要变卖你所有的。”

并非人人都是上帝,很调皮,不是吗?

文:闲时翻书君(以文为心,道人间繁华。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要让坏人伤害了你的善良,培根谈善与性